八婆,是什么意思?
八婆,是什么意思?
八婆,是什么意思?
旧社会除大户人家外,一般人家的女孩没有机会接受正规学校教育,大多沦为文盲。一部分女性为人妻母后,因生活所迫不得不找一些职业谋生,但一无知识二无技术,怎么办?于是一些人专门干起低微又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行当。
“八婆”原指古代底层妇女从事的八种职业,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容易接触到家长里短的隐私信息,又由于身份低微,免不了一张嘴叭叭的添油加醋的到处胡乱传播、议论,故“八婆”用来形容“长舌妇”, 这类女子的咀舌比“三姑六婆”更厉害,于是成为用来形容行为不端、好管闲事女子的俗语。跟台湾人所称的“三八”或大陆人平时所称的“长舌妇”一个意思,是一个带有贬义的词语。近代社会新闻狗仔队喜欢盯着富豪名人探听各种猛料,被称为“八卦”,形容全方位、多角度、犹如八卦阵的搬弄是非、饶舌。
相传一个有名的“八婆”是在开埠初期一个名叫朱燕,家中排行第八,人称“八婆”的女子,朱燕为富商何东家族的一名佣工,后被发现将何东家族的秘密售予英国商人,被当时华人所广泛指责,于是泛称好管闲事的女子为“八婆”。
媒人婆:旧时当媒人的妇女,多数知识浅陋,文化不高。平时,她们要四处串门,打听哪一家的闺女未嫁,哪一家的后生未娶,家中老少如何,是穷是富,从事什么职业等,要了解得一清二楚,所以落下了“八卦婆”的谑名。
“东街说,西街跑,老身全凭一张口”,男女能成好事,多靠“媒人婆”的一张巧嘴。但也有些不负责任的,七讲八骗,单纯撮成,捞取“媒人钱”,骗吃骗喝,以致“乱点鸳鸯谱”,受人鄙笑,因此“媒人婆”一词也含些贬意,民谚“媒人嘴,放狗屁”、“媒人要吃十八顿”等即由此来。
社会进步了,人们的婚姻观念早已改变,自由恋爱成为时尚,但“媒人婆”并没消失,仍是各类婚姻介绍所的补充。尤其在一些农村,“媒人婆”的行走仍然可见。
接生婆:过去,妇女临盆分娩大多请“接生婆”到家中接生。汕尾风俗,女人分娩,其他人一律不准踏进产房,就是产妇的丈夫、婆婆也只能守候在产房门口,不得随意入内。否则,可能有“冲犯胎气”之嫌,而且产妇的血污晦气也不利于旁人。因此,产房里只有“接生婆”在操弄。
在旧时代,接生用具是破碗片、旧剪刀、旧木盆和洗了又用用了又洗的旧破布等,碰到难产时,“接生婆”唯有烧香跪拜,请神佛保佑,求祈“是男是女早降生,也免使老身费猜疑……”
所以俗语说:行船讨海三分命,生子女人没半成。孕妇产后要吃用何包蛋煎制的“酒碗”“压肠”;生男的吃4粒、生女的吃2粒。“酒碗”备有二份,一份给产妇,另一份给“接生婆”,以示感谢犒劳。
挽面婆:所谓“挽面”,是一种利用纱线来拔除脸上汗毛的美容方法。从事这一行业的女性,称为“挽面婆”。挽面时,挽面婆首先在女子的脸上抹粉,作润滑之用。然后,双手拉开一条结成圆圈的纱线,另一头用牙咬着,交叉在女子的脸上“绞”。家境较好的妇女,每隔一两个月就要“挽面”一次,一般家庭也至少在过年、清明、端午、中元之前“挽面”,大家习以为常。
依照汕尾旧时的习俗,女性到了15岁,就要 “挽面”以作“开面”,民间叫“出花园”,类似今天的“成人礼”。女孩第一次“挽面”,要邀请多子多孙的老妇人动手,如果这位老妇人不会,只要做做样子,再另外请“挽面婆”完成。女子出嫁前也要请老年妇女“挽面”。
这个“挽面婆”,一般都是乡里较有威望的老年妇女,比较“好命”,子孙多,讲卫生。“挽面”近年来又渐渐兴起,在陆丰东海、海丰海城等地就开有“挽面店”。
舂米婆:“舂米婆”是指旧时期专门帮人舂米的女人。舂米,谈不上什么工艺,过程也并不复杂,但绝对是个力气活。一口臼,用一块大整石凿成。它形同一只巨大的酒盅,臼口的直径不小于70-80公分。一只大的石臼,一般要四个人才能抬得动它。
臼内凿有螺纹,臼的身子须埋在地下,臼口露出地面,四周泥土整平夯实,以便于清扫。在臼的上面,架着用一棵大树段做成的“碓身”,“碓”的头部下面有杆杵,杵的嘴子上按了铁牙。“碓”肚的中部,两边有支撑翘动的横杆,“碓”尾部的地下挖一个深坑,当把重心移到“碓”尾并将其向坑里踩压下去,“碓”头即抬了起来,然后舂下去,抬起来,再舂下去,就这样机械地重复,便是舂米。
碓臼上面横着一根木杆或竹杆,供舂米的人扶手。熟悉的老手有时会连续不断跑跳着舂了起来;有的“舂米婆”还在身后背起自己的孩子以增加重量,舂起来更有力。一臼米舂下来,人早已汗流浃背,所以舂米一定是很有气力的人才能胜任。
舂出第一遍的米是糙米,先去了稻壳。如果有鼓风车,只要把糙米倒在风斗的斗子里,摇出风来,米就会从风斗下面的漏槽里流出来,稻壳随风吹到一边。有的干脆就拿到外面在风头里去扬,用一小巴斗把盛着的糙米举过头,一点点的慢慢倒下来,借助自然风把稻壳扬开。然后,还要再舂上一到二遍;然后,才用筛子、簸箕精加工。
碾米机出现后,“舂米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也让“舂对”这一曾经与所有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工具成了收藏文物。曾听原汕尾政协文史委周波老人讲,某年,台湾有民俗博物馆专门派人员到陆丰八万镇运去舂米石器具作收藏一事。
洗衫婆:“洗衫婆”顾名思义就是指专门帮别人清洗衣服、被帐的妇女。在旧社会,汕尾据港口之利成繁华地,有“小香港”之称,华侨多,商户多,富人也多,这些人普遍对衣着比较讲究,所谓“先见衣冠后见人”,富裕人家穿的是绫罗绸缎,一般人家也是衣冠整洁。为图个人方便,他们宁可在其他方面省吃俭用,也舍得花钱请人洗衣服,并要求浆烫。因此,汕尾的“洗衫婆”便应运而生,形成一种行业。
汕尾濒临大海,旧时淡水缺乏,为确保衣物清洗干净,不留污垢痕迹,“洗衫婆”常要用人工到城外山沟里挑水,工作量颇大。从“接货”到“交货”,一般要在一二天内完成。遇上阴雨绵绵,衣物很难晒干,则需用炭炉来烘干或用炭火烫头烫干,才能按时交货。
代人清洗衣物这个行业,表面看来似乎很简单,但要认真把它做好,也不容易。旧时的“洗衫婆”如今已摇身变为“干洗店”老板。清明回乡下扫墓,记者在某村竟见到新开的洗衣店,看来,“洗衫婆”虽退出历史舞台,洗衣行业却蓬勃发展。
担担婆:凡专门从事以搬运为生的中青年妇女,汕尾人称为“担担婆”,也有叫“担脚婆”的,男的则称“脚夫”。汕尾历史上“担担婆”的出现是跟港口的发展息息相关的。
汕尾地区地处碣石湾畔和红海湾畔之间,港口条件优越,鸦片战争后,与香港的商贸联系尤其密切。加之汕尾境内水系发达,陆丰有螺河、乌坎河,海丰有黄江、赤石河,这些水系将山区与港口连在一起,促进了商业繁荣。客商云集,货物运输繁忙,因而亦带动了搬运行业的发展。一些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妇女,为了解决温饱问题,便纷纷走出家门投身搬运行业,当上了“担担婆”。
汕尾旧时规模较大的商铺行口,都有固定的搬运队伍,遇到大批货物起落时,重量较轻的由“担担婆”负责搬运,按劳付酬,多劳多得。其中一些体积较大、比较笨重的机械设备和钢材、水泥、粮食、纸张等货物,因劳动强度大,则由身强力壮的男工搬运。
也有些“担担婆”干脆跑单干,搬运一些零星、小量货物或行李。她们每天早出晚归,手拿一条竹扁担、一捆麻绳或一担竹箩,整天守候在轮船码头旁边,每当客、货轮靠岸后,她们便争先恐后跑上船去招揽生意。做担脚是一种重体力劳动,其先决条件必须是年富力强。其每天劳动所得虽不丰厚,但一日两餐亦勉强可以维持。由于货轮来货时间不确定,有时寒冬腊月,深更半夜,接到老板消息,也只能顶风冒雨连夜出动。
食奶婆:专门用自己的乳汁为人喂养婴儿的中、青年妇女,古代称为“乳娘”,汕尾话称为“食奶婆”或“奶婆“。旧社会,百业萧条,民不聊生,有些家境贫困的壮年妇女,因生育儿女多,为了减轻丈夫的经济负担,解决生活窘境,有的分娩后不久便忍痛将亲生骨肉卖给那些无生育能力的富裕人家做儿子或嫁出去当童养媳,有的则自己出来兼给人当“奶婆”。
雇请“奶婆”的,一般家境富裕,属大户人家;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因产妇分娩后身体虚弱、无乳汁喂养婴儿的,也不得不顾请“奶婆”。
当“奶婆”必须具备一些必要条件:首先要求身体健康,无慢性疾病及传染病史;其次要五官端正,最佳年龄在三十岁左右;三要乳汁充足,能保证婴儿哺乳的需要,并具有哺育、照顾婴儿的实践经验。
“奶婆”大都在雇主家食宿,雇主每月付给报酬。每天均备有营养丰富的食品及上乘的靓汤供其饮食享用,以增加营养,保证奶水充足。很多做奶婆的,把婴儿带大后仍与雇主保持联系,虽无血缘关系,但有哺育之恩,彼此视同亲戚来往,孩子长大后有的还认其奶婆为契娘、干妈。
姑仔婆(巫婆):在“八婆”行列中,装神弄鬼的“姑仔婆”最为人诟病。“姑仔婆”即“巫婆”,汕尾民间俗称“铜身”。初出道的巫婆为了神化自己,往往会编出一派胡言,称自己因某种机缘,有仙家附在自己身体上,自己从凡体变成仙体,可以替人消灾、治病。
有的人得了怪病,到医院找不出病因,巫婆鼓动巧舌,谎称对着她家供奉的某仙牌位,烧上几柱香,磕上几个头,将香灰和水吃下就能把病除。家门不顺,巫婆说这院子里有冤鬼,不驱鬼赶神会不安宁。谈恋爱不顺利,谈了好几个都谈不成;父母心急,自己焦急;如果是男性,巫婆就指点道你这是童子身呢,不能结婚,结婚后必死;如果是女性,则说你这是花家,不适合谈恋爱,否则有病患缠身。
遇到一连串麻烦事后,总觉得自己中邪了,于是找巫婆消灾解难。巫婆说你是恶魔缠身,或是邪气冲顶,她可以替你消灾解难。家人出走,或是远方亲戚病危等等,找到巫婆,她们总能指引你应该怎么做……巫婆自称神通广大,能断阴阳,几乎任何麻烦事都能解决,当然目的只为了一个钱字。
巫婆神汉流风所及,至今犹盛,她们虽然没有作奸犯科,却把人心弄得乱纷纷,绝不能等闲视之。
骂人“三八”是什么意思?
大概意思是专门用来骂女性的,意思是“这个女人举止轻浮,做事鲁莽、疯疯癫癫、不够庄重”。
据元代元怀《拊掌录》记载,北宋有个妓女美貌又乖张,人称“生张八”。她的老相好寇准冒昧为她乞诗于排行老三的隐士魏野。这魏野可是傲得连皇帝老儿都请不动的主,就作诗戏弄道:“君为北道生张八,我是西州熟魏三。莫怪尊前无笑语,半生半熟未相谙。”
“三八”就此问世!可见,它原本是用来骂寇准的,跟女人没啥关系。后来,“三八”传到港台就变成骂女人的专骂,应该是“移民”过程中出现的语言变异。
与“三八”同出于这个典故的,还有另一个成语——“半生半熟”。在中国台湾地区,“半生头”是用来骂男人的,意思跟“三八”大同小异。
扩展资料
还有另一个更接地气的关于“三八”的解释:
清末鸦片战争后,开放五口通商,大批洋人进入中国。清廷按照规定,要求洋人每月农历初八、十八、廿八这三天,才能进到居民区域采购生活用品。
这三天,洋人妇女就如禽鸟出笼,兴奋异常,打扮浓艳,引得中国男人垂涎三尺,也引来许多本土妇女的鄙视:这些“三八”又来了!
就这样,“三八”这个词逐渐转为意味深长的贬义词,通常指女性风骚、言语泼辣、举止轻浮、疯疯癫癫的意思。其实,“三八”是指三个带“八”的日子,在中国古代多个典籍中都有提到,如楼钥的《北行日录》:“相国寺如故,每月亦以三八日开寺。”
与“三八”相近的,还有“八婆”,说的是爱管闲事、爱说闲话、没事喜欢背后议论人、乱讲别人的女人,在香港影视剧中,我们常常能看到“八婆”这样的角色。
在古代,“八婆”其实是底层妇女从事的八种职业的统称,包括媒婆、接生婆、挽面婆、舂米婆、洗衫婆、担担婆、食奶婆以及巫婆。因为这些女人经常走街串巷,见多识广,消息灵通,加上嘴巴不严,那些家长里短的隐私消息经常经由她们在坊间传开。
对于那些嚼舌根的行径,谁都讨厌。所以,“八婆”也逐渐沦为一个骂人的词。“八婆”在人们心中的负面形象跟“三八”一样,可以说是跳进黄河洗不清了。她们的特点就是身份低微、素质低下、行为不端、乱嚼舌头。
-
- 中国道教神仙的排位是怎么排列的?来看你知道几个?
-
2023-12-11 02:28:27
-
- 邵兵:被踢出剧组落魄时娶的妻子,是我今生的挚爱
-
2023-12-11 02:26:22
-
- “九点半天后”席曼宁,交往过三位男友,59岁选择终身不婚
-
2023-12-11 02:24:17
-
- 赵本山大女儿赵玉芳:在父母离异的阴影下长大,嫁普通人很幸福
-
2023-12-11 02:22:12
-
- 如何煮馄饨?快来学习,步骤简单,营养暖胃又好吃!
-
2023-12-10 12:49:13
-
- 注射祛鱼尾纹 显老的鱼尾纹,要如何解决?
-
2023-12-10 12:47:08
-
- 表带脏了如何清洗 不锈钢表带如何清洗,两个方法轻松学会
-
2023-12-10 12:45:03
-
- 混凝土的密度是多少?
-
2023-12-10 12:42:58
-
- 经期提前怎么办怎么改善(大姨妈总是提前来,这3个方法可用)
-
2023-12-10 12:40:53
-
- 平顶山附近哪里有好玩的地方 ,十大好玩的旅游景点,中原大佛不容错过
-
2023-12-10 12:38:48
-
- 什么是启动电容
-
2023-12-10 12:36:43
-
- 移动硬盘无法格式化解决办法(硬盘无法格式化怎么解决?数据丢失怎么恢复?)
-
2023-12-10 12:34:38
-
- 北方人不能理解南方人吃咸粽 ,因为没加上这个?
-
2023-12-10 12:32:33
-
- 蛋挞液怎么样制作?教你这样做,香甜顺滑比买的好吃
-
2023-12-10 12:30:28
-
- “卧底记者”崔松旺:500元把自己卖入黑砖窑,如今怎么样了?
-
2023-12-10 07:58:46
-
- 商朝君王顺序列表
-
2023-12-10 07:56:41
-
- 人性与欲望交织的伦理片,老光棍娶不起媳妇,心生恶念犯下大错
-
2023-12-10 07:54:36
-
- 川大青年的风采,值得你看一看
-
2023-12-10 07:52:31
-
- 百家姓秦氏
-
2023-12-10 07:50:26
-
- 历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名单来了,和孩子在家一起看吧
-
2023-12-10 07:4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