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可网 > 杂谈 > 正文

​岳飞为什么死的,岳飞为什么死的

2023-08-31 02:21 来源:去可网 点击:92

岳飞为什么死的,岳飞为什么死的

本文目录

1.岳飞为什么死的 2.岳飞为什么会被处死知乎 3.岳飞为什么死的 4.岳飞因为什么而死

岳飞为什么死的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公元1142年)宋高宗赵构下诏“岳飞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令杨沂中监斩,仍多差兵将防护”,诏令既出,岳飞便在大理寺狱中被杀害,虽然《宋史》并无“风波亭”记载,但风波亭在南宋就在大理寺中,所以岳飞死在风波亭可信度还是很高的,至于死因应该是缢首。

岳飞为什么死的,岳飞为什么死的图1

提到岳飞的死就不得不提赵构和秦桧,世人都痛恨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加害岳飞,却不知岳飞之死的罪魁祸首应该是赵构!

在我看来,岳飞之死首罪在于赵构,秦桧只是帮凶,当然这不是为秦桧洗白,任何丧尽天良残害忠良的行为都是可耻的,都是被人们所不耻和痛恨的,秦桧当然亦是如此!而这里我想说一说岳飞到底因何而死。

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禁军将领苗傅,刘正彦发动兵变,囚禁赵构,逼其退位,在这次兵变中,赵构差点命丧乱军刀下,而且赵构唯一的儿子赵旉在这次兵变中也受尽颠簸,最终导致身亡,而赵构以后再也无法生育,所以苗刘兵变在赵构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痛恨武将的种子。

岳飞为什么死的,岳飞为什么死的图2

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南宋中兴四将之一的刘光世自愿解除兵权,本来赵构打算将刘光世的五万兵马拨给岳飞统率,但张浚从中插手说服赵构改变主意,于是岳飞一气之下辞官且不等朝廷指令,便回庐山为母守墓,赵构派李若虚前往庐山劝乐多次,岳飞才答应回营。之后不久原刘光世的部下郦琼,王世忠等率领部队并裹挟十万百姓投降了伪齐刘豫!这就是“淮西军变”,岳飞的不辞而别和淮西军变进一步导致赵构对武将的不信任,也是因于此,赵构与岳飞之间产生了很深的矛盾与隔阂。

绍兴九年,宋金第一次议和达成,赵构大赦天下,虽然赵构对武将不信任,但依旧重用他们,当然这种重用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他加封岳飞开府仪同三司,而岳飞却坚决不受,并上书反对议和,之后赵构不得已再次下诏,岳飞才勉强接受。

绍兴十年,金朝撕毁合约,再次入侵南宋,之后的事情大家应该都了解了,岳飞率军北伐,接连取胜,大破朱仙镇,后被赵构的十二道金牌召回,十年之功毁于一旦,班师回朝后不久便被处死。

岳飞为什么死的,岳飞为什么死的图3

由此可见,岳飞之死实在是赵构对武将的猜忌和岳飞本人的性格共同造成的,赵构不信任武将事出有因,当然这也不是赵构能洗白的原因,但赵构无法看到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岳飞手握重兵,其威望在军中也很高,且多次抗旨,面对金钱高官厚禄也从不为所动,这样一名太过优秀的将领,赵构心里能不有所防备吗?这样的岳飞遇上猜忌心太重的赵构注定不会有好下场,而岳飞太过耿直,如果他能像刘光世,韩世忠那样懂得激流勇退,见好就收的话,也许会有一个好下场,当然了,如果岳飞真的懂得激流勇退,我们还会崇拜他吗?

岳飞为什么会被处死知乎

岳飞被处死除了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最主要的还是在于高宗赵构,对他而言,其中最重要的有三点:

一、确保自己的皇位牢固

赵构的父亲是宋徽宗赵佶,母亲是显仁皇后韦氏,自幼便比较聪明,早在岳飞参军之前,就已经被封为“康王”,在靖康之难后,成为全国的兵马大元帅,随后转战大名府、东平府等地,最后南下建立的南宋王朝。

在南宋建立之初,宋微宗及宋钦宗虽然被金人掳去,但是还都尚在人世。岳飞身为武将,在协助赵构建立南宋王朝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是赵构看重他的原因,所以在稳固了防线之后,便将他放到了北伐的大军之中。

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岳飞却在北伐的过程中,喊出了“迎回二帝”的口号,这让赵构很尴尬,也很不爽。但是岳飞毕竟是自己的爱将,对此他无法言明,只好默默地记在了心里。

二、岳飞是交易的筹码

随着北方战争的胜利,南宋在于金国的谈判中,逐渐取得了主导地位。但是赵构,由于在早年一段时间,曾经以质子的身份,在金国待了一段时间,对于金国的军事实力,比较了解。

俗话说“无知者无畏”,但是赵构却是非常清楚地知道金国的强大,所以在他看来,想要击败金国,不现实也不可能。所以在取得一定优势后,就主张“和平谈判”。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方面的问题,就是当时金国扣押着徽钦二帝以及赵构的亲生母亲韦妃,在其得知宋微宗死亡之后,不由的担心起自己的母亲来。所以在之后的谈判中,就提出了“今立誓信,当明言归我太后,朕不耻和,不然,朕不惮用兵。”

金国在面临战争失利的情况下,也不愿再动刀兵,但是既然赵构已经将自己的底牌透露了出来,金国自然愿意乐享其成,所以就答应了金国的要求,但是金国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必杀飞,始可和”,对此赵构选择了默许。

三、稳固内部朝政

宋朝建朝之后的政治格局,一直就是文强武弱,用文人控制武将,这是宋朝能够稳固皇权的原因。但是在南宋初年,为了应对北方的威胁及各地的农民起义,权利架构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武将在朝堂之中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激起了文官集团的集体反抗。

文官集团期望尽快结束战争,以此来扼制武将权利和资本;所以出现了武将主战,文臣主和的局面。而随着北方局势逐渐的稳定,文臣的反抗力量得到极大释放,内斗也就变得越加尖锐,而这就是岳飞被冤死的直接原因。

岳飞为什么死的,岳飞为什么死的图4

多名官员为岳飞平反

岳飞被害后,狱卒隗顺冒险将岳飞遗体背出杭州城,埋在钱塘门外九曲丛祠旁。隗顺临终前,始将此事告知其子。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秦桧病死,张孝祥等人上书要求为岳飞昭雪冤案。万俟卨凭借宰相的大权,坚决阻止为岳飞昭雪,他对高宗赵构说:“虏方顾和,一旦录故,将疑天下心,不可。”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海陵王完颜亮大举南侵,南宋抗金情绪重新高涨。官员杜莘老、太学生程宏图、宋芑等人都分别上书要求为岳飞平反。

岳飞为什么死的

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据说是在临安大理寺狱中被狱卒拉肋(猛击胸肋)而死,还有两种说法为“赐毒酒”而死和被吊死,不过正史中对岳飞之死没有详细记载。

岳飞为什么死的

岳飞因为什么而死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申明一下,岳飞是民族英雄,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但岳飞也是一个凡人,是人都会有性格上的缺陷或者犯错的时候,岳飞也不能例外,所以下面针对“岳飞为何而死”这个问题,我会着重分析并从岳飞身上找原因,如果某些言论措辞引起大家的不满,希望各位谅解并留言,以供大家交流。

岳飞为什么死的,岳飞为什么死的图6

在我看来岳飞之死不能单纯的归结为他力主迎回二圣,从而引起赵构的猜忌与不满。原因有两点,一,“北伐中原,迎回二圣”这个口号是赵构最先提出来的,因为赵构登基之初,南宋政权还不稳,北方先后又有金国立的伪楚,伪齐政权来与南宋争夺皇位的正统,所以赵构打出这个旗号为的是稳定政权,聚拢人心,抵抗金军的南侵。

所以宋钦宗南归是绝对威胁不到赵构的帝位,因而岳飞的死跟这句口号几乎一点关系也没有。相反的,岳飞本是赵构最倚重的武将之一,君臣二人也曾有过一段蜜月期,对于岳飞来讲,赵构于他有知遇之恩,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赵构对岳飞下了杀心呢?

岳飞为什么死的,岳飞为什么死的图7

在我看来,是岳飞的军权过大和他性格上的缺陷共同导致了这场莫须有的冤案,这两者缺一不可。

我们都知道,北宋是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而来,赵匡胤历经五代乱世,建立宋朝后深知武将坐大的危害,所以他采取了杯酒释兵权解除武将军权,在朝廷设立枢密院和三衙,将统兵权和调兵权分开等一系列重文轻武的政策,这些措施使得两宋期间几乎不会出现武将作乱,如果有武将权力过大,那么朝廷那帮文臣便会采取各种措施来打压武将,北宋有一个狄青,南宋有一个岳飞。

靖康之耻后,赵构先后启用以“中兴四将”为代表的主战派将领,抵抗金军的南侵,在与金军的多次作战中,岳飞都取得了不俗的战绩,岳家军也逐渐成为南宋军队中抗金的中坚力量,岳家军的名声越来越响,也许这时候赵构对岳飞还是很信任的,可是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的淮西兵变使得赵构对岳飞甚至对武将的看法开始转变。

岳飞为什么死的,岳飞为什么死的图8

事情的经过是,中兴四将的刘光世上书朝廷要求解除兵权,回家养老,赵构同意后,本想把刘光世的部队调拨给岳飞,可是遭到当时丞相张浚的反对,其实张浚也是坚定的主战派,可惜他犯了两宋文臣都会犯的错误,他对赵构说,如果让岳飞统率刘光世的部队,那么岳飞就掌握了全国一半以上的兵力,如果他将来功高震主,尾大不掉,后悔就来不及了。

于是赵构便收回之前的想法,自己不好意思说,便让张浚找岳飞谈,可惜岳飞是个直性子,他得知赵构的决定后,便上书请求辞职,把军中事务交给张宪,自己赌气回庐山为母亲扫墓,甚至连朝廷的批复都不等就走了,赵构虽然很生气但此时也不得不用岳飞,于是赵构几次下令让岳飞返回部队,令大臣李若虚到庐山劝了岳飞六天,才使得岳飞点头下山,也是在这个时候原刘光世的部队在郦琼等人的带领下发动叛乱,裹胁十余万百姓投降伪齐刘豫,史称“淮西兵变”,兵变的后果是很严重的,这直接导致南宋对金处于被动防守的战略局面,但最严重的是赵构对武将开始有了猜忌与防范之心,还有岳飞之前的种种行为,使得赵构对他既恨又不得不用。

如果说淮西兵变使得赵构对岳飞有了猜忌之心,那么之后的岳飞北伐和淮西之战便是岳飞被杀的导火索。

公元1139年,金兀术撕毁合约,率军南侵,赵构下令刘錡死守顺昌,并派张浚,韩世忠,岳飞等部支援,因为岳飞手中有南宋唯一的一支骑兵部队,赵构担心在支援的途中与金军发生野战,所以特别命令并希望岳飞快速到达顺昌,可是岳飞并没有按照赵构的旨意去顺昌而是自行北上,并先后取得了颖昌,郾城大捷等胜利,庆幸的是顺昌在刘錡的顽强抵抗下守住了,而赵构此时也是连续下了十二道金牌令岳飞班师,很多人说是此时岳飞收复开封在即,迎回宋钦宗在望,赵构怕他回来,自己皇位不保而强令岳飞回来,这个说法我在上面已经反驳了,至于赵构令岳飞班师,我认为应该支持这个观点。

岳飞为什么死的,岳飞为什么死的图9

此时金军的主力部队在顺昌,虽然刘錡守住了顺昌但无法出城与金军作战,金军主力依在,如果此时金军撤离顺昌而回歼岳飞部,在北方平原上作战,岳飞很有可能会被全歼,即便金军主力不回歼岳飞,但在顺昌已经牵扯住了南宋其余主力部队,此时的岳飞是孤军深入,如果岳飞得不到后续支援,很大可能会损失惨重,在当时的情况下仅凭岳飞一支部队,是根本完不成北伐大业的。

但是不管怎么说,顺昌守住了,岳飞也回来了,虽然岳飞抗旨了赵构心里很生气,但抗旨之罪还是免了吧,但几个月后的1140年底,金兀术再次大举南侵,面对金兀术的气势汹汹,赵构并没有退缩,赵构知道南宋财力已经支撑不起持续的战争,为了彻底断了金军南侵的念头,他制定了一个全歼金兀术的计划,在金军攻入淮西地区后,令张俊,刘錡,杨沂中等部正面对抗金兀术,令韩世忠侧面攻击,令岳飞迅速占领庐州,截断金兀术后路,完成合围。

说实话这是一个出自于赵构的相当完美的作战计划,如果这个作战计划能够得到实施,全歼金兀术,我认为南宋历史将会彻底改变,可是计划偏偏除了差错,而这个差错竟然出在岳飞身上。淮西之战打响后,岳飞并没有按照赵构的旨意进军庐州,那么他去了哪儿?他哪儿也没去,岳飞是足足拖了十多天才开始行军,而此时的正面战场,宋军已经开始打败金军,胜利在望了,但是由于岳飞没有及时合围庐州,金兀术率军安然北撤,并在撤退途中消灭了追击的杨沂中和张俊的主力部队,至此淮西之战结束。

赵构精心策划的战役失败了,金兀术跑了,连带着消灭了几万宋军,从此南宋经济真的再也无力维持如此庞大的战争开销,于是宋金再次议和。这里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岳飞及时到达庐州,如果金军主力被消灭在淮西,那么宋军收复中原,直捣黄龙是否可以实现呢?如果赵构认为可以,那岳飞几次三番的抗旨是否该杀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岳飞就真的该死了。

经过淮西兵变和淮西之战,赵构意识到武将确实很不可信,尤其是手握重兵的武将,他们强大到已经可以抗旨而肆意行事了,他们统兵在外,功高震主,黄袍加身的历史不难再出现,想当年苗刘兵变自己差点就葬身叛军刀下,如今又出了一个处处不听自己话的岳飞,不杀他如何心安?

所以手握重兵,性情耿直甚至有点固执,率意而为的岳飞死了。

以上就是关于岳飞为什么死的,岳飞为什么死的的全部内容,以及岳飞怎么死的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