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可网 > 杂谈 > 正文

​“变色龙”中队的故事 - 美国海军TOPGUN的前世今生

2024-11-23 12:21 来源:去可网 点击:

“变色龙”中队的故事 - 美国海军TOPGUN的前世今生

11月2日本号曾刊登过涂有中国空军机徽的美国海军假想敌部队一文

“龙纹身”的超级大黄蜂 - 揭秘身披八一军徽的美军战机

而涂有此机徽的”超级大黄蜂“飞行姿态图也在26日公开亮相

这令美国海军假想敌中队(Adversary squadron),也就是曾称为TOPGUN的略带神秘色彩的作战单位再次成为国内媒体的热门话题,本文就将简述该单位的前世今生及现状

TOPGUN的渊源

因1986年电影<壮志凌云>(Top Gun)而名闻遐迩的TOPGUN,前身即1969年3月3日成立的美国海军战斗机武器学校(U.S. Navy Fighter Weapons School,简称NFWS,即TOPGUN)。

当时只是后备训练单位第121“标兵”战斗机中队(VF-121 “Pacemakers”)所模拟实行的差异机型对战训练课程,借用太平洋舰队假想敌中队第126“土匪“战斗机中队 (VF-126 “Bandits”)的道格拉斯A-4“天鹰”式攻击机(Douglas A-4 Skyhawk)作为假想敌机。

第121及第126两支中队彼时都驻防在加州圣地亚哥米拉马海军航空站(NAS Miramar)。

NFWS此后一直附属第121中队,直到1972年7月7日才成为独立运行的中队级单位,同时也将昵称统一为TOPGUN。

米拉马海军航空站在1996年移交予海军陆战队,TOPGUN也转移至内华达州的法伦海军航空站(NAS Fallon),改称海军攻击与空战中心(Naval Strike and Air Warfare Center, 缩写NSAWC)。

NSAWC顾名思义就是将F/A-18兼具攻击与战斗的功能一并纳入战术训练。但此名称也造成由F-14换装的格斗体系飞行员心结,于是之后再改名称为海军航空战斗发展中心(Naval Aviation Warfighting Development Center, 简称NAWDC)。

继NFWS创设之后,美国海军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建置四支假想敌中队(adversary squadron),作为舰队战斗机飞行员的战斗技能提升训练:

• 大西洋舰队假想敌中队:第43“挑战者”战斗机中队 (VF-43 “Challengers”),驻防弗吉尼亚州奥西安纳海军航空站(NAS Oceana)。

• 东岸舰队假想敌中队:第45“黑鸟”战斗机中队 (VF-45 “Blackbirds”),驻防佛罗里达州基韦斯特海军航空站(NAS Key West)。

• 太平洋舰队假想敌中队:第126“土匪”战斗机中队 (VF-126 “Bandits”),驻防加州米拉马海军航空站(NAS Miramar)。

• 西岸舰队假想敌中队:第127“赛隆人”攻击机中队 (VA-127 “Cylons”),驻防内华达州法伦海军航空站(NAS Fallon)。

这4支假想敌中队在90年代中叶因应海军战术训练调整均被解散,代以3支新建立的假想敌中队:

• 第12“战斗奥玛尔”混成战斗机中队(VFC-12 “Fighting Omars”),驻防弗吉尼亚州奥西安纳海军航空站(NAS Oceana)。

• 第13“圣徒“混成战斗机中队 (VFC-13 “Saints”),驻防内华达州法伦海军航空站(NAS Fallon)。

• 第111“落日者”混成战斗机中队 (VFC-111 “Sun Downers”),驻防佛罗里达州基韦斯特海军航空站(NAS Key West)。

TOPGUN的标识

TOPGUN制式臂章为橘色准星瞄准苏制米格-17,可由外形及各主翼具三道翼面挡流板加以辨识。此制式臂章仅TOPGUN毕业学员有资格配戴。

而黄色准星瞄准米格-21为TOPGUN成员惯用的学校徽章。虽此徽章为三角形主翼的米格-21,但各主翼仍有三道翼面挡流板,而实际上米格-21只有一道。

此TOPGUN学校徽章尺寸也比制式臂章大。

现代美军异机型对战训练变革

美军假想敌中队的诺斯洛普F-5E/F“虎II”型战斗机(Northrop F-5E/F Tiger II)主要用以模拟米格-21。然而属于第二、三代战斗机的F-5E/F在上世纪80年代即已无法追上苏联新式战斗机的性能水平,据美军评估在空用雷达升级后也只能与米格-23匹配。为此美国海军在1988年引进通用动力 F-16N,但因结构疲劳问题只使用至1998年即退役。而老迈的F-5E/F至今仍在美国海军假想敌中队服役。

过去20年间美军假想敌训练的实施方式发生了大幅变革。由越来越多的民营公司为美军提供假想敌训练服务,以外购二手机升级的方式竞标训练方案。

藉此美国海空军除能节省假想敌训练操作成本、降低事故责任风险,也得以将现役人员与机种作更优化的部署。美国空军甚至在2019年10月一口气与7家民营假想敌服务公司签下总值64亿美元的五年合约。

在2018年美国海军假想敌训练方案竞标中,计划使用F-5E的TacAir公司-即“战术空中支持公司”(Tactical Air Support , Inc.)击败计划使用F-16AM的老牌强劲对手ATAC-即“机载战术优势公司”(Airborne Tactical Advantage Company)取得合约

原因是F-5E的机载雷达扩充性并不太差,且操作成本也极为低廉。就算F-5E在视距内空战机动不如第四代战斗机F-16,但对该训练方案需求的视距外接战却有雷达截面积更小、机载雷达性能足够的优势。所以F-5E在今日还是老骥伏枥,仍有其存在价值。

空战交换比与战斗机装备机炮的争议

1986年电影《壮志凌云》在TOPGUN课程开训的剧情中,教官开宗明义即宣称朝鲜战争期间美国海军战斗机空战交换比为12:1 (击落12架敌机时自身损失1架),但越战初期却只有3:1,原因在于飞行员过度依赖空对空导弹,忽略了空战格斗技巧;而在TOPGUN空战机动(air combat manoeuvring, ACM)训练课程开设以后,越战末期空战交换比又再回复12:1。

而根据美军的官方纪录,朝鲜战争期间美国空军F-86对苏制米格-15的空战交换比为10.2:1 (击落792架、自身损失78架)。但后来数项考证研究则认为美军夸大击落数并掩饰损失数,故实际交换比可能仅5.6:1或甚至1.8:1。

此外,这仅是双方单一机种的对战纪录。若根据美国官方数据计入所有参战国所有机种的空战损失,则空战交换比约为3.6:1 (击落约1500架、自身损失420架)。

越战期间的空战加入了地对空导弹、空对空导弹、地面及空中雷达预警系统等先进战术元素与较严格的交战指导原则,与朝鲜战争期间的空战已无法直接对比。

然以所有机种而言,越战全期空战交换比在美国空军为3.8:1、在美国海军为4.7:1,并未比朝鲜战争期间逊色。若只计算专责空中优势确保任务(MiGCAP)的战斗机,则越战全期的空战交换比在美国空军为5.5:1、在美国海军为6.4:1,也未必较朝鲜战争期间F-86对米格-15的战果差。

而在越战末期美军展开大规模空中攻势的1972年间,MiGCAP的空战交换比在美国空军已因地面预警体系强化而提升至15:1、在美国海军也提升至8.4:1;然因美国海军战斗机接敌机会较低,与TOPGUN空战机动训练成效的关联性并不明确。

如前章所述,TOPGUN自1969年3月3日成立直到1972年7月7日独立成为中队级编制之前,只是美国海军后备训储单位第121战斗机中队所实行的异机型对战训练课程。

当时TOPGUN成员殷切企盼完成训练的海军战斗机机组成员投入越战能实践所学创下佳绩,以此来宣扬TOPGUN的必要性。故有了“1972年间美国海军空战交换比的提升与TOPGUN有关联”的说法。

然而当美国海军在越战期间唯一的空战王牌机组兰达尔·哈罗德·坎宁安上尉(Randall Harold "Duke" Cunningham)及威廉·帕特里克·德里斯克尔中尉(William Patrick "Willy Irish" Driscoll)自1972年1月19日首获战果,并在同年5月10日单日击落3架跻身空战王牌之列时,TOPGUN成员得知后反倒有些惆怅,因为该机组在参战前并未曾获遴选参与TOPGUN训练。

在长期战争的状况下,空战战术教范本就会随战略准则及敌军战术而调整制宜。所谓越战期间飞行员过于依赖导弹,甚至直指初期F-4鬼怪II缺少机炮无法近距离交战导致空战交换比过低,其实都是以偏概全、哗众取宠的说法。

以北越头号空战王牌飞行员阮文谷上尉为例,其9次空战战果全以苏联仿自AIM-9 “响尾蛇”的K-13A (R-3S)短程红外线制导导弹创造。

而北越空军斩获最多的空战战术就是以米格-21通过地面雷达预警管制占据高空有利位置,再以超音速俯冲发射导弹奇袭美军战斗轰炸机群后一击脱离。

缺少机炮无法近战导致交换比过低,只是美国空军为求掩饰越战期间空战战术失败的说辞而已。

以1972年为例,美国空军的F-4D (中置机腹机炮吊舱)及F-4E (内置机首机炮)在82次空战中交换比仅2:1 (损失24架、击落48架,其中6架以机炮击落);而同年美国海军的无机炮F-4B/J在26次空战中交换比却达6:1 (损失4架、击落24架)。

原因不外乎两军种在训练程度、空战战术、武器配备上的差异:

• 美国海军舰载机必须进行航空母舰起降,连带使机组员训练程度较高、机种专一度与资历也较深。

• 美国海军采双机宽距编队(loose deuce)以及长机、僚机都可在有利情势下接敌射击的作战规范。美国空军采四机机动编队(fluid four),两组各以近距编队飞行,由长机接敌射击、僚机掩护。因而僚机若资历过浅,在力求维持编队飞行的同时即难以防卫发动奇袭的敌机。

• 美国海军使用的AIM-9G拥有导引头冷却装置因而稳定性与灵敏性均较为出色,命中率46% (50枚命中23枚)。美国空军未装有导引头冷却装置的AIM-9E及AIM-9J命中率仅9.4% (95枚命中9枚)。

• AIM-7“麻雀”空对空导弹尚未稳定,命中率仅12% (281枚命中34枚,三分之二在发射后故障失效)。

• 外挂机炮吊舱因飞行晃动导致射击准度过差、还经常卡弹,无法迎合空战需求。

所以美国海军并不认为在F-4B/J装置机炮会对空战效力有所提升。但因机炮兼具对空、对地战术运用弹性,所以后续战斗机型仍继续内置机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