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可网 > 社会 > 正文

​长平之战的交战双方是谁(带你了解不一样的长平之战)

2023-05-25 03:34 来源:去可网 点击:

长平之战的交战双方是谁(带你了解不一样的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的交战双方是谁(带你了解不一样的长平之战)

秦军骁勇善战

其次,史书记载,秦军虽与赵军仅鏖战数月,但死伤惨重。《史记·白起列传》:“秦卒死者过半。”骁勇善战的秦军尚死伤如此惨重,即便赵全军参战,又怎可能在数月鏖战中全无死伤,全都幸存并降秦呢?况且,如前所述,赵军投入的总兵力约为2O万左右。经数月鏖战,即便与秦军打成1:1的战损比,死伤者当在10万左右。长平之战决战时,白起甚至只用2.5万人即可切断赵军后路,只用5000骑兵就能轻松穿插、突破赵军主阵地。这表明,其时参战的秦、赵两军可能都不会超过10万人左右。再扣除死伤、溃逃,最后降秦被杀的赵军,可能不过数万人而已。

长平之战的交战双方是谁(带你了解不一样的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

再次,《战国策》、《史记》等记载秦军杀降时,或言“诛屠”,或言 “杀”,或言“坑”,表明坑杀并不是秦军杀降的唯一方式。退一步说,从技术角度而言,坑杀比斩杀等屠杀方式要费时、费力得多。很难想象,秦军会不计疲劳、耗费,在短时间内,就能坑杀40余万赵军降卒。

最后,经对古长平战场埋葬坑中死者遗骸进行的法医检测表明,很多死者在被埋葬前已经头、躯分离,或头部等曾遭钝器、刀器等造成致命伤,也就是说他们被埋前就已经死了。虽然目前尚难断言,这些尸骨坑究竟是秦军杀降遗址,还是某次战斗结束后秦军或赵军掩埋战死者所在,但也能从侧面表明,大规模的坑杀并不存在。

长平之战的交战双方是谁(带你了解不一样的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古战场

三、赵国战败的锅,应不应该完全由赵括背?

论及长平之战赵国战败原因时,人们的共识+常识是:幸亏廉颇采取筑垒固守的战略,才得以与秦国相持三年。后来,赵王中了秦的反间计,派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赵括一改廉颇战略,盲目出击,终遭惨败。如果赵军始终由廉颇指挥,如果赵王不中秦国的反间计,如果赵括遵循廉颇的固守战术,赵国不至惨败。因此,赵括是赵国战败的“罪魁祸首”!这一“常识”对赵括而言公允吗?合乎史实吗?

长平之战的交战双方是谁(带你了解不一样的长平之战)

廉颇

长平之战赵国战败,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赵国综合国力远逊秦国。就综合国力而言,经过商鞅变法,秦国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的最强国;赵国虽强,但仍逊于秦国。况且,长平之战前夕的赵国,已政治腐败、经济凋敝、贤退佞进,国势日衰。廉颇固守相持战略虽可收一时之效,但也令脆弱的赵国经济难以承受。赵孝成王责备廉颇守而不战,并非昏聩无能,只求速胜,主要是因为赵国国力已难以为继,不利于持久战。换句话说,如果赵军继续实施廉颇的固守战略,极可能因粮尽援绝而坐以待毙、不战自溃。急速出击,或许会死中求生。

其次,赵孝成王为首的高层决策者昏聩无能,关键时刻一系列决策失误,也是导致赵国长平之役战败的重要原因。长平之战爆发后不久,赵军稍遇挫折,赵孝成王就开始首鼠两端:他一会打算亲率主力前往会战,一会又想与秦议和。大臣虞卿建议重金贿赂楚、魏,联合抗秦。赵孝成王否决了他的提议,派宠臣郑朱至秦议和。秦昭王与范睢隆重款待郑朱,不过是为了向诸国显示秦、赵和解,从而使赵国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秦国最后确如虞卿预料,拒绝与赵议和。战役后期,秦国倾全国之力,支援前线:“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而赵国却依然首鼠两端,莫衷一是。在否决廉颇固守策略、派赵括取代廉颇等问题上,赵孝成王也是昏招屡出。一系列的决策失误,终致赵遭惨败。

长平之战的交战双方是谁(带你了解不一样的长平之战)

虞卿

文史君说

长平之战,是关乎秦、赵两国国运的战略决战,实难避免,只不过因一系列偶然因素,历史将这场决战地选择在长平。长平之败,赵括作为战役后期的主帅,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当时赵国国力逊于秦国、赵统治者一系列决策失误,才是赵军战败的根本原因,赵括只是充当了背锅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