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可网 > 杂谈 > 正文

​真实的魅力—《我不是药神》影评

2023-12-09 23:43 来源:去可网 点击:

真实的魅力—《我不是药神》影评

摘要:影片《我不是药神》自经上映便引起了一场观影热潮,是一部小成本高回报的典型影片,实现了商业电影和现实主义电影的巧妙融合。影片中真实性的人物塑造、平衡性的矛盾处理、人文化的现实回归都戳中了广大观众们心灵深处最敏感的部位,引发了观众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使得影片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社会层面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关键词:人物塑造、矛盾处理、现实回归

2018年7月5日由文牧野执导的影片《我不是药神》上映,影片自上映以来票房持续高涨,影片中所反映的格列宁事件成为了大众口中的议题,这无疑是一部现实主义佳作,通过研究《我不是药神》这部影片,也为小投资国产电影带来深刻而宝贵的启示。

一、真实性的人物塑造方式(一)精湛演技强化真实感 影片《我不是药神》并未选取当今的“小鲜肉”来吸引流量,老演员的精湛演技成为了影片的一大亮点。电影产业化和商业化发展虽然是顺应当今潮流的一种必然趋势,但是也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有些影片为了增加宣传噱头,大量选取当红“小鲜肉”做演员,但是不得不承认,有些“小鲜肉”的演技的确有待提高,这样做的后果便是削弱了表演在影片中的地位。表演在影片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优秀的表演艺术应当达到演员与角色的统一,生活与艺术的统一,体验与体现的统一。表演艺术的关键,就是要处理好体验角色和体现角色这一对矛盾。体验角色需要演员设身处地地生活在角色的规定情境之中,像角色那样去爱、去恨、去思考、去行动,使自己和角色融为一体。体现角色需要演员用自己的形体动作、言语动作和内心动作把体验角色的结果表达出来,在表演艺术中,体验和体现二者是有机统一的关系。在影片《我不是药神》中,每一位演员都将角色的内心世界拿捏得非常准确和逼真,每一位角色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影片中吕受益的扮演者在拍摄影片之前深入到白血病人中去体验生活,从而才使得他将白血病人的状态真实逼真地展现在了观众的面前。在《我不是眼神》中,吕受益是一位慢粒白血病人,因为妻儿使得他燃起对生活的希望,最终却因为吃不起药不想拖累家人而选择了自杀。自杀之前,疲惫的身躯、无助的眼神、面对死亡时的平静、对妻儿的眷恋,这些复杂的情感被他演绎得淋漓尽致,将观众的情感带入了白血病人那无助与无奈的生活之中。他之所以将此情此景演绎得如此逼真,正是因为那深入生活的体验,生活的体验造就了他逼真的表演,为影片的现实主义基调增添了巨大的闪光点。 影片中的刘思慧是一位坚韧的母亲,为了给患白血病的女儿治病,她选择去做一位性工作者,在影片中,她在母亲的强大坚韧和性工作者的弱势低微中来回转换,将每一个身份都逼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刘思慧的扮演着谭卓在拍摄之前也深入到白血病人之中,了解他们家人的那份无奈,她还苦练了一个月的钢管舞,为性工作者的身份增强可信度。正是她的投入与磨练才使得影片中的每一个镜头都呈现出生活的质感,增强了影片的真实感和可信度。 美国好莱坞大片之所以享誉全球,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精湛的演技,他们深受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影响,强调演员的培养,强调表演的重要性,强调体验的重要性。影片《我不是药神》也正是因为深入到生活中去寻找表演的依据,从而使得影片中的每一个人物真实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二)多元化塑造铸就真实感 谈到多元化的人物塑造方式,便想起了曾经轰动一时的电视剧《努尔哈赤》,这部电视剧成功获得观众喜爱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艺术家们超越了那种司空见惯了的塑造英雄“爱而不知其恶,憎而不知其善”的单向度审美意识和思维模式,从而塑造出了一位既是威震一世的民族伟人,又是情欲俱全的普通凡人的努尔哈赤形象。而影片《我不是药神》在人物塑造方面也采用了这种突破单向审美意识的模式,在影片中没有彻头彻尾的大反派,也没有自始至终的老好人,这样的塑造方式才符合现实生活的常理,缩短了与现实的距离,增强了影片的真实感,也更加符合观众的鉴赏心理。 在影片前半部分,程勇是一个穷困潦倒又打老婆的负面形象,刚开始去卖格列宁也只是为了利益,为了金钱,显示出了他自私自利的一面。与思慧回家的一段也显示出他人性中丑恶的一面,但在他看到思慧女儿的一刻选择了离开,从这里开始,是程勇身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将他人性中善良的一面激发了出来。直到后来,他通过卖药了解到了这些慢粒白血病人的生活,触动了他的心灵,他最终实现了自我救赎,不顾法律的制裁去帮助这些病人,成为了病人们心中的“药神”。 而影片中的反派刘长林开始时以报警威胁程勇交出印度格列宁的代理权,之后为了金钱和自身的利益将药品价格提高,使得众多的白血病患者再一次陷入了困境,看到这里,观众们对于刘长林这个角色可谓憎恶至极、愤怒至及。但是,这个大反派竟然在警察逮捕程勇的紧要关头,显示出了人性的亮光,在紧急时刻选择了保护程勇,让我们在这个大反派的身上也感受到了人性的闪光点。 他们就如同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一样,每个人都不是至善至美的,正是这种多元化的人物塑造方式,才使得观众相信这些角色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也正是这种真实感才得以引起观众情感上的共鸣。

二、平衡性的矛盾处理技巧(一)生与死的平衡 生存与死亡是人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两件大事,也是最引人深思的话题。在影片《我不是药神》中触及到了人生当中这两大深刻的话题,戳中了社会的痛点,并且平衡性地展现了这两大矛盾,也使得观众对于生存和死亡这样深刻的话题有了更加透彻的领悟。 生存是人的本能,每个人都有着强烈的求生欲,影片中的白血病患者们便将人生命中的生存欲鲜活地展现了出来。在影片中,黄毛不惜触犯法律去抢劫,他抢的便是可以是自己存活下去的格列宁,正是在他心中那份求生欲望的驱使下,他才敢冒险去抢药。白血病患者因为正版药太贵而想办法集体抗议,他们聚集在医药公司门口嚷嚷着要抗议天价药,他们举着牌子、吃着盒饭等着医药公司代表们出现,他们大声呼喊想要博取医药代表们的怜悯与同情,从而可以降低药品的价格让自己存活下去,博取同情不成功,他们甚至对医药代表们大打出手。是什么让他们在严寒酷暑中坚持守在医药公司门口?是什么让他们明知道行凶犯法还要大打出手?是生存欲望,正是他们心中对于求生的渴望才使得他们做出一些不可思议的行为,每个人都想做出最后的挣扎,挣扎着在困境中看到活下去的希望。在警察调查假药事件时,一位老奶奶拉着警察的衣角说到:“四万块一瓶,我病了三年,吃了三年,为了买药,房子没了,家人也拖垮了,谁家还没个病人,你能保证一辈子不生病吗?我不想死,我想活着。”简简单单的几句话让我们震撼,是啊,谁又能保证自己不生病,他们只是想要简简单单地活下去,原来只要活下去,什么都算不上困难。通过影片,通过这些患者们的挣扎与努力,让我们体会到了生命的可贵与脆弱。活着,便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影片《我不是药神》是一部以苦难为底色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虽然患者们为了活下去都在做着痛苦的挣扎,与死神做着殊死搏斗,但是,在病痛和现实面前,每天仍然有病友去世,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死亡也成为了无法避免的问题。在天价药的面前,患者们只能选择放弃,他们连最基本的生存权也没有能力去保障,不管对于这个世界有多么留恋,最终也只能结束自己的生命。影片中的吕受益,死亡时绝望和不舍的眼神震撼着观众的心灵,他舍不得妻子,舍不得刚出生的孩子,但是在现实面前,死亡成为了他面对疾病和贫穷的唯一选择。现实生活中,定然也会有同样的戏码在演绎,在疾病面前,在死亡面前,我们是那么渺小,那么不堪一击。看着这些白血病患者们的无奈与无助,我们除了努力帮助之外,还要学会珍惜,学会珍惜眼前的人和事,学会知足常乐。(二)情与法的平衡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有情有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在法律面前,我们既要遵循法内之情的客观要求,更要自觉化解情法冲突的矛盾现象。在影片《我不是药神》中,对于情与法这一对矛盾的处理方式便十分符合现实常理,影片中没有让情大于法,也没有让法湮没情,合理地找到了二者之间的平衡。 按照法律程序,程勇贩卖假药是要受到严厉惩罚的,但是影片中在处理这件事时,没有完全将法律放在对立面,这样的处理方式使影片的人情味大大增加。影片中警察曹斌在开始接到案子时,对于这个“售假团伙”是深恶痛疾的,认为他们无视法律,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和社会秩序,下决心要将他们绳之以法。但是随着调查的深入,他渐渐了解到了事件的真相,前姐夫程勇的行为虽然触犯了法律,但却拯救了无数白血病患者的生命,最终,曹斌在人性的驱使下放弃参与此案,警察在情怀与法律面前,毅然选择了情怀。程勇的行为,按照法律正规程序应该判刑六年,但最终三年便被刑满释放。假若冒险去帮助别人的程勇受到法律严厉的处罚,观众只会责怪法律无情,而影片中这样的处理方式,更能让观众从心理上接受,也让观众看到了人性的关怀与生活的希望。

三、人文化的现实回归策略(一)关注边缘人物生活 影片《我不是药神》秉承了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忠实表现了小人物的生活状态。影片中的男主角程勇就如同当代中国无数的普通市民一样,他的人生也并不是高高在上的,他也遭遇生意惨淡、老婆离他而去、老爹生病这样的人生窘境,就如同现实中的我们一样,生活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考验与磨练。思慧也是一样,遭遇着因为贫穷而带来的困境,为了生病的女儿不得不去牺牲自己,不得已去做一些违背自己内心的事情。影片中对于这些人物的刻画非常接近普通观众的生活,主人公们所经历的事情也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虽然他们出现在电影当中,但是这种现实主义风格穿透力较强,让观众感觉到这些人物就如同生活在自己身边的邻居,影片利用这种浓厚的现实主义表现方式更容易调动观众的思绪、感染观众的情绪。 如同多数人所说的一样,现实分为两种,一种是高楼大厦、美酒咖啡;另一种就是弱势群体所生活的社会,这些群体在主流媒体之外窘迫地存活着,他们难以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白血病患者便是其中的一类,我们日常生活中对他们接触极少,甚至会因为不了解而去刻意地躲避他们,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被这个社会所抛弃。影片《我不是药神》以白血病人为主题,真实地反映出了白血病患者们的生活状态,观看这部影片,实际上也是大众对于慢粒白血病生活圈子的一次接触,通过影片可以让我们对这些白血病人们有初步的了解,了解他们的无助与无奈,从而改变自己之前的印象,为这个群体带去更多的温暖。 现实主义具有明显的带入机制,观众通过这样现实主义风格的影响,调动起自己的生活记忆,从而激发起对于影片的思考以及对于人生的思考。在影片中,不管是程勇、思慧还是这一群慢粒白血病患者,他们都没有失去对生活的信心,身处逆境,却都在逆流而上,为挣脱窘境而奋力地挣扎,影片并不是仅仅展现出对这些边缘人物的怜悯与同情,更多的展现的是他们为了克服困境而做出的努力。现实生活中的大众们可以从这些小人物身上找到人生的支点,领悟到生活的真谛,通过这些小人物的努力而感受到影片对于普通人生命权的尊重。(二)触及深层社会反思 影片《我不是药神》上映以来,社会舆论一片哗然,药品定价,国内医疗保障体系等一系列话题被热议。这些问题通过影片的反映,更是引起了国家和政府的重视,李克强总理更是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落实药品降价和确保供应的举措。在影片上映第四天时,国家医药保障局便颁布了“推动抗癌药加快降价”的消息。可见影片的影响力之大,通过影片的一些列影响,为白血病这一群体带来了福音,也让社会上的白血病患者们看到了光明与希望。 《我不是药神》这部影片在关注社会效应的同时,也是对人们内心真挚情感的一种激发,更是对善良的一种启蒙。程勇在刚开始走私药品的时候是因为自身的利益,但是发展到后来,他走上了高风险超低价为白血病人带药的道路,不惜赔上自己的钱财和工厂,甚至不惜赔上自己安稳的人生,冒着触犯法律的风险成为了患者们心目中的药神。对于那些白血病患者,程勇与他们非亲非故,他为什么还冒着巨大风险去为他们带药,这成为了每位观众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生活中既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黑暗的一面,但是总是有那么一群人在用他们的一生甚至生命为我们换来光芒。人性本善,每个人生来都具有善良的本性,但是,在人生行走的道路上,会多多少少有抵制不住的诱惑或者困难,重要的是我们要坚守住善良这颗种子,让它持续生根发芽。程勇也并不是没有犯过错误,也并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但是在关键的时刻,他坚守住了内心深处的善良信仰,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善良这颗种子实际上一直存在于我们的心中,只需要一泓清泉去让它开花结果,得到它,便是我们终生之宝。

结语 影片《我不是药神》通过将现实主义元素融入商业类型片的方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将真实事件以影片的方式展现出来,通过较强的现实穿透力,引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最终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饱满的人物、感人的事件、合理的矛盾处理方式让观众在影片中找寻到了自己,找寻到了生活的支点,更看到了人性的温暖之光。影片的呈现方式为现实主体题材创作提供了良好的范例,也为小成本投资的国产电影点燃了一盏指路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