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可网 > 杂谈 > 正文

​六百岁古多少钱(六百岁酒价格表和图片)

2023-11-17 21:57 来源:去可网 点击:

六百岁古多少钱(六百岁酒价格表和图片)

六百岁古多少钱?“这是一个问题,也是一个难题。因为古代没有电子秤,所以人们根据自己的年龄来计算,一般来说,人活到一百岁,就可以称为“老人””了,但是在现代社会,很多人都是三十岁左右就开始衰老了,所以人们就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通过算命来预测自己的寿命。那么,古代人人是怎么算命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古代人的算命方法。

一、东汉末年时期500万铜钱多吗?

优质答案1:

500万钱多不多得看在什么时候了。

光和年间,汉灵帝西园卖官,“私令左右卖公卿,公千万,卿五百万(《后汉书*灵帝既》)”,当然不是说交了五百万钱就合格了,前提是符合条件,想要升官需要交这么多钱。这在汉灵帝时期是常见现象,还是打过折的,按照汉灵帝的卖官标准,是“二千石二千万,四百石四百《山阳公载记》”,“段颎、樊陵、张温等虽有功勤名誉,然皆先输货财而后登公位”,所以说想要当官,必须先交钱,曹操的父亲曹嵩也是花钱买来的太尉。

当然也有一些清贫的人交不起钱,如羊续,本来都要升三公了,因为交不起钱而作罢,还有司马直,升任钜鹿太守,因为交不起修宫钱,被逼的自杀。

根据《后汉书》记载,光和四年的时候,“马一匹至二百万”,五百万也不过是两三匹好马的价格,放到现在,那就是几辆豪车,对世家大族或者不算什么,但最贫困之家,是一辈子都赚不来的财富。以至于一些家境不算好的人,只能乘驴车了。

这么看来,五百万钱就很不少了。

优质答案2:

东汉末年500万铜钱不值钱,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宦戚相争,两败俱损;董卓进京,群雄并起。东汉王朝进入了乱世末年。时天灾人祸,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状况令人惊悚。史书记载的“人相食啖,白骨委积。”、“民人相食,州里萧条。”人吃人现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就是缺粮。军阀混战,四处抢掠粮食,吃饱了就扔掉浪费,因为粮草补给不足而不战自败者不计其数。老百姓四处逃难,大量田地荒芜。后来军队都没处抢粮了,河北袁绍的军人饿得吃桑葚;江淮袁术的将士下河抓河蚌吃。

江淮有童谣曰:“大兵如市,人死如林。持金易粟,粟贵於金。”京城洛阳一带也有民谣:“虽有千黄金,无如我斗粟。斗粟自可饱,千金何所直!”袁绍在冀州时,满市黄金而无斗粟,饿者相食,人为之语:“虎豹之口,不如饥人。”刘备在荆州,粟与金同价。不夸张的讲,那个时候最怕被人惦记的,不是钱财,而是被人给吃了!粮价暴涨,货币贬值到了什么程度呢?正史《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上多处有记载“是岁谷一斛五十馀万钱”、“是时谷一斛五十万,豆麦一斛二十万”。意思是当时稻谷一斛(读:胡)要卖五十万文钱,豆类大麦一斛得要二十万文钱。

正常情况下的谷价又是怎样一个水平呢?按现代经济学原理的解释,受供求关系因素的影响,价格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变化。两汉时期的粮价也是有起有落的,最低时谷价一斛五文钱,最高时差不多就是汉献帝时期的一斛五十万文钱了。拿一个同时期的例子做比较吧。董卓掌握朝政前后时期,刘虞担任幽州牧(即幽州军政长官),幽州地处现在的北京、冀北、辽宁、朝鲜,偏远闭塞,交通不便,朝廷粮草补给难以到达。刘虞就在当地广施仁政,发展农桑,搞活经济,结果喜获丰收,民众欢欣,“谷石三十”。重点在于:谷价三十文钱一石。而一石稻谷的重量,相当于1.92斛稻谷的重量。那么,可以估算出,刘虞治下的幽州,一斛稻谷价格在十五、六文钱上下。

两汉时期的度量衡是统一的。根据《汉书律历志》记载,容量单位为:龠(读:越)、合、升、斗、斛。1斛=10斗;1斗=10升;1升=10合;1合=2龠。1龠盛1200粒黍,重12株。黍(读:数)是当时北方普遍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就是现在的大黄米,东北粘豆包的主要原料。而古人用作粮盐交易的衡器,是本为容量量具的斛、斗、升、合、龠,而不是秤。现在国内的一些博物馆都有展览出土的汉代量具,1976年6月1日,国家计量局度量衡史小组就借用山东济宁出土的一件东汉铜斛,用小米测得容积,1斛约为20420毫升。

东汉铜斛

又据《汉书律历志》记载,汉代的重量单位为:株、两、斤、钧、石。1石=4钧;1钧=30斤;1斤=16两;1两=24株。换言之,1石=4钧=120斤=1920两=46080株。中国历史博物馆里收藏有12斤的东汉大司农铜权,用现代的衡器称得,汉代的一斤重量相当于现在的250克;既而得之,一石就相当于现代的30千克。然而,一合所容纳24株黍,等于一两黍的重量。不难推算出,一石黍约为1.92斛;反之,一斛黍约为0.52石,相当于15.63千克。换算成黍子的容重约为:15.63*1000/20.42=765公斤/立方米。对照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制定的黍子质量现行国家标准中的黍子的容重为:大于等于740公斤/立方米,基本是符合的。也就是说,这个汉代斛和石,用作粮食计量工具时的换算公式,是没问题的。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在太多的网络文章里,包括百度,都把汉代的“石”等于“斛”了,误导甚广。

东汉时期,北方的稻谷普遍种植的是粳稻。按现行的粳稻质量国家标准,容重为:750-800公斤/立方米。那么,1立方米=1000公升,1斛粳稻的重量相当于:

(容重*20.42)/1000=15-16千克。古代的舂米技术比较原始落后,出米率约为50%,1斛粳稻约得稻米7.5-8千克。汉代的货币采用的是黄金和五铢铜钱,一文钱等于一个五铢铜钱;一斤黄金等于一万文钱。前面提到,一斛谷价高到五十万文钱,折合黄金就是五十斤,相当于12.5千克。粮食比黄金都贵了,一点不夸张。

标准的东汉五铢钱,顾名思义,就是一个铜钱重五株(约3.225克重)。五十万个五铢钱又会有多重呢?(500000*5/46080)*30,约为1627.6千克。

东汉五诛钱

董卓掌握朝权时,因中央政府对地方割据势力失去控制,使朝贡中断。董卓为解决财政危机,重铸小铜钱进入流通领域,代替原来的五铢钱。史称“董卓小钱”,又叫“无文钱”。“无文钱”重量约为标准五铢钱的三分之一,一斛谷的价格五十万文钱,应该就是指五十万个“无文钱”。五十万个“无文钱”的重量也得有五、六百千克重了。

无文钱

黄金的流通量本来就很小很小的,老百姓手里根本也没什么黄金。铜钱在这个时期,被董卓彻底玩坏了。一是不值钱了,二是根本没法流通了,您能想象谁去买一斛粮食,他怎么背半吨多重的铜钱出门啊?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汉献帝年代直至曹魏明帝曹睿登基后的公元227年,近四十年时间里,五铢钱实际退出了流通领域,而市场变成了易货贸易,粮、帛成硬通货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