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可网 > 杂谈 > 正文

​“在婆家吃两顿剩饭后,我退婚了”,这个女人的婚恋观,值得反思

2024-08-19 06:15 来源:去可网 点击:

“在婆家吃两顿剩饭后,我退婚了”,这个女人的婚恋观,值得反思

心态对命运的影响是一个深奥而复杂的主题,我们可以从正反两个角度来探讨:消极的心态往往会导致不幸的命运,而积极的心态则能够引导我们走向美好的生活。

“在婆家吃两顿剩饭后,我退婚了”,这个女人的婚恋观,值得反思

人们内心深处都渴望着美好的生活,因此,我们应当努力培养积极的心态。那么,如何培养出好的心态呢?

在《人性的优点》这本书中,戴尔·卡耐基提出了一个理念,那就是通过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来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快乐。这种观点似乎与“相由心生”的传统观念相矛盾,因为许多人认为,只有当我们拥有良好心态时,才能去做快乐的事情。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心理学家们已经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许多人也证明了卡耐基的这个理念是行之有效的。

实用心理学家威廉·吉姆斯曾经说过:“我们认为行动跟随感觉,但事实上,行动和感觉是相互影响的。通过调整我们的行动,我们就能间接地调整我们的感受。我们不能仅仅依靠决心来改变情绪,而要学会通过改变行动来改变情绪。如果你感到不开心,想要变得开心,你可以开心地做好身体,然后说一些开心的话,做一些高兴的事情。”

这种通过行动来改变情绪的方法,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强颜欢笑”这个词。在许多人的认知中,强颜欢笑被视为一种悲伤的表现。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强颜欢笑或假装开心,其实是一种行动。当我们采取这样的行动时,内心的忧愁和烦恼就会被一扫而空。即使是暂时的假装开心,也能起到短期的作用。如果我们能坚持假装开心,那么开心就会成为我们的习惯,烦恼就会离我们而去。

我在前天的高铁上看到两位乘务员的互动,他们无意中运用了这种方法。男方捡到了一个不知哪位小朋友遗失的跳跳球,问了一圈没找到失主,他就把球暂时给女方玩了。女方一开始还保持着标准的站姿,但接到跳跳球后拍了几下,顿时开心得像个孩子。我称赞她是零零后,她双手握拳摆出一个可爱的姿势说:“没错,我就是零零后。”然后她自己把自己逗笑了。

类似的心理策略不仅在人际交往中发挥效能,自我对话之中亦能觉察其踪迹。尤其在我们情绪低落时,寻找快乐并实践令人心情愉悦的活动显得尤为重要。这种方法带来的心灵上的慰藉,远比简单地下定决心要来得深刻与持久。

如同我的朋友萍萍在谈论她的爱情观时所分享的:“我曾经以为,那段恋情最终能够步入婚姻的殿堂。然而,在我品尝了婆家两顿冷掉的剩饭后,我突然意识到,爱情是爱情,婚姻是婚姻,二者的界限是如此清晰。我并非惧怕苦难,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不必自寻苦吃。如果在婚前都无法得到基本的尊重,那么结婚后我又能期待怎样的生活呢?因此,我选择了退婚

为了不让悔恨占据我的心,退婚后的我一直忙碌着,直到现在我才发现,只要我坚信自己的选择没有错,那么愧疚感便无从谈起。对于那些我们已经放弃的东西,选择不去关注便是最好的处理方式。”

萍萍采取的策略便是“自我欺骗式”的开心,通过行动来转变自己的情绪。这种策略不仅适用于处理感情问题,面对生活中的其他挑战时同样如此,其核心可以细分为以下两个步骤:

首先,审视自己的选择,判断其正确与否,并假装自己很快乐,然后坚定不移地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行。

其次,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去分析事物的对错或利弊,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愿意付诸实践。这不是一种缺乏能力的体现,而往往是因为我们从未真正开始去分析与行动。

正如戴尔·卡耐基在《人性的优点》一书中所提到的那位老太太,她的生活充满不幸,总是抱怨连连。尽管她的丈夫留给她一笔可观的财产,孩子们也都很孝顺,但她却总是眉头紧锁,不是责怪女婿的小气,就是怨恨女儿们没有给她买生日礼物。

卡耐基建议:“如果她愿意改变,她就能立刻将自己从怨妇转变为受人尊敬和喜爱的家长。只要她愿意,她就能展现出欢喜的态度,体现出关心与付出的姿态,而不是深陷在自己的悲惨之中无法自拔。”

她之所以维持原状,是因为她未曾深入反思过事物的对与错,从未考虑过究竟应如何行动才能使自己和女儿都快乐,才能真正享受到老年的安宁,而是一味地按部就班地索取,不停地抱怨。即便女儿为她付出了许多,她仍旧永不满足。这种行为模式无疑导致她一直生活在痛苦之中。

回顾前文中提到的萍萍,她的智慧就显得格外突出。不仅在决定是否步入婚姻的时候深入分析过利弊,而且在婚姻破裂之后,她意识到沉浸在悲伤和后悔中毫无益处,于是采取了正确的行动。因此,她才能够活得幸福。

愿每个人都能够在遇到挫折和困扰时,能够冷静地分析和判断,一旦找到了正确的道路,就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即使最开始只能强装笑脸,假装快乐,但只要坚持下去,养成习惯,最终也能够真正地享受生活,让快乐倍增。

培养快乐的习惯,从事有意义的活动。有人形容某些乐观的人是乐天派,然而,没有人天生就是乐观或悲观,这些都是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形成的行为习惯。乐观的人习惯于做让自己开心的事情,因此他们能够持续地感受到快乐。而悲观的人则习惯于做那些让他们感到悲伤的事情,因此他们很难感受到快乐。

卡耐基提到的另一个人的例子,他的从悲观到乐观的转变,值得我们学习和反思。在被医生告知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之后,他长时间沉浸在痛苦的海洋中,这不仅让他自己感到不开心,也让他的家人倍感压抑。然而,在自怨自艾了一周之后,他问自己:“你现在就是个傻瓜,你有可能还能活几年,为什么不在活着的时候开心一点呢?”

如果他只是简单地下了让自己开心的决心,那肯定是远远不够的。幸运的是,他很灵活,选择挺直身体,让自己脸上露出笑容。他发现,当他假装开心的时候,他的心情确实会好转,而且每天的状态也会越来越好。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他不仅血压下降了,还打破了医生说他活不了多久的预言。他通过改变自己的心态,给了自己的身体一个自我修复的机会,这真的可以称之为奇迹。

我们无法断言说假装开心可以让人免于死亡,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想办法让自己开心,这样的身心状态,肯定要比沉浸在悲伤中的状态好得多。

只要表现出欢喜的样子,积极地思考,快乐地从事有意义的活动,就能够创造快乐。我们何必还要为自己的不幸而感到痛苦呢?只要假装开心,就能创造快乐,何必还要让自己不快乐呢?希望每个人都能够记住威廉吉姆斯的这句话:“只要人类将恐惧的心态转变为奋斗的心态,所谓的不幸就会变成激励人生前进的动力,让我们为自己的快乐而奋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