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可网 > 社会 > 正文

​家乡过年的风俗有哪些(过年的习俗一般从哪天开始)

2023-06-30 17:39 来源:去可网 点击:

家乡过年的风俗有哪些(过年的习俗一般从哪天开始)

农村过年的习俗很多,一般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腊月二十四要大扫除,把屋里的家具都要搬到院里,再把屋子里外彻彻底底的扫一遍,既有搞卫生干干净净的过年,也有扫除一年的晦气迎接来年的好运之寓意。

所以腊月二十三在农村先要送走灶神,这一天要吃汤圆、烙糖片,给灶神爷要供糖果,祷告灶神爷上天到天庭多说好事,愿家里人来年依旧平平安安!

正如在灶神神龛前的对联所言: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中国传统文化民间祭灶神、扫房的日子。

祭灶神要吃灶糖,我们小孩子是最喜欢的事,所以这一天大家都会去拜灶神,然后就有灶糖吃。民谣所说“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这一天祭灶神吃灶糖的事。

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腊月二十三祭完灶送走灶神爷,腊月二十四大扫除、腊月二十五蒸馒头、炸油饼、炸馃子各种过年食用和招待亲戚客人。

腊月二十八杀头大肥猪过年吃,杀猪可不是谁都会,还得请村里杀猪匠,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屠宰专业人员。腊月三十剃头、洗澡、换新衣服、贴对联准备过年。在

农村大年三十晚上要接祖先,接祖先也有一定的仪式和礼节,在家里堂屋先准备好香案、香炉、蜡台、鲜花和果食等供品,并且在供桌在央供上祖先的排位和遗像。

然后家长父亲帶着我们几ā个孩子到大门不远的十字路口迎接先人,用香盘端上香裱、茶水、供果、蜡烛,到十字路口一起跪下,摆放好所用供品燃香焚裱,父亲祷告:符氏门中历代宗亲回家过年。

祷告完后大家一起跪拜磕头,三磕三拜起来后,父亲端上香盘往回走,这时我们开始放鞭炮迎接祖先回家过年。

大家一起回到家里把香盘供到提前设好的香案上,再次上香、焚裱、磕头跪拜,拜完后再次到院子里面放鞭炮,恭迎祖先回家一起过年,迎接新的一年即将到来。

在农村腊月三十晚上要吃长面,也是团圆饭,叫哨子面。吃完饭大家都不能睡觉,要一起守夜,也叫守岁。为了大家不睡觉三十晚上大人可以喝酒、喝茶聊天,小孩子们可以打牌玩,这一天没人管你可以玩到天亮。

那个年代没有电视、也没有手机,为了能让大家不睡觉,三十晚上有各种零食、水果、点心、糖果,半夜还有夜宵吃,煮汤圆和刚出锅的热油饼。

第二天就是新的一年大年初一,一般凌晨五点就开始洗脸净手准备各种供品,上香先敬先人、然后祭灶神、拜门神、土地神,大人在前面拖着香盘,我们小孩子跟在后面负责跪拜磕头,前后全部敬完得一个多小时。,全部拜完后开始放鞭炮是我们孩子的活。

这一切都完成后,就是农村过年大年初一最重要的项目,我们小孩子们给长辈磕头拜年。一般都是从给辈份最高的开始磕头,依次往后拜直到最后一位长辈,给每位长辈磕头时长辈都会给一个提前准备好的红包,叫压岁钱。

虽然钱不多但对我们来说还是非常的高兴,那个年代经济比较落后农村条件更加困难,那时候给长辈拜年最多给的压岁钱只有1块(元),一般都给几毛(角)钱就够了,记得我有个叔叔是银行工作的算是国家干部。

因为多年不走动我们去拜年给了我们5块钱,我高兴的不得了觉得是很大一个红包,父母都不敢让我们拿觉得给孩子给的太多了。

大年初一先给自己家的爷爷奶奶,父亲母亲磕头拜年完后,就去给叔叔、大伯亲属长辈磕头拜年。

初一这天一般不走亲戚家,只给本家(父亲的兄弟)拜年。初二走外家(母亲一系),外孙给舅爷(姥爷)舅奶(姥姥)拜年,外甥给舅舅、妗子(舅妈)拜年。初三走堂家(父亲的叔伯)给远堂叔伯拜年。

过完初五才给一般的亲戚朋友拜年,直到正十五之前都能走亲戚看朋友拜年,过完十五年基本上年就算过完了。

在农村正月十五这一天也是最热闹的了,也可以说是过年的最高潮时期,所有的秧歌和社火都要出动去赶三场。

就是说正月十五这一天所有社火队都要聚集到一起表演,秧歌、耍狮子、舞龙、摇旱船、踩高跷、唱大戏等多式多样的表演,各个村庄的男女老少这一天都出门跟着社火听唱戏和看热闹。

有些地方还有赏花灯和猜灯迷,也是农村青年男女之间相互谈情说爱的最佳场面。

正月十五是上元节,在农村也有着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迷热闹的场面,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正月十五元宵节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