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可网 > 杂谈 > 正文

​参观“渭华起义”纪念馆有感

2024-09-24 04:28 来源:去可网 点击:

参观“渭华起义”纪念馆有感

蔚蓝的天空一尘不染,像一望无际而平静的碧海,阳光恬静,偶有几片黄叶轻轻起舞。风拂过,一片清凉,使人想起,热情沸腾的夏季正检点着她的残妆时,思绪被新秋的风吹乱时,曾经遇到过那座高耸入云的纪念碑——渭华起义。“渭华起义”不仅是一座丰碑,而且承载着无数人对牺牲烈士的敬仰与缅怀,记录了一段用鲜血书写的历史,是中国人民用信念凝聚成的精神支柱。

我怀着崇敬,一大早出发,很快就来到了纪念馆。 首先,爬过千层石阶,来到纪念碑前。不禁感叹好高大的纪念碑!矗立在广场最南边,碑上写着“渭华起义永垂不朽,革命烈士永放光芒”。碑前摆满了无数的鲜花,来这里参观的人都会在碑前深深的鞠躬,默哀,我被深深地感染了,也不禁向英雄们致敬。这个广场全部用青砖铺成,这里是纪念馆的最高处,地面铺砌的整齐平坦,环境布置肃静,一个风水极佳之地。想来英雄们也可以安息了。我想再仔细看看这方圣土,于是仔细向四周望去,两边栽满了郁郁葱葱的松柏,西边是英雄的墓碑,每块墓碑上都有英雄的名字和事迹,有些墓碑上并没有名字,只记载了英雄们大概的地名和事迹,但我知道,他们每一个人都是英雄。 1928年5月,在这不平凡的一年,不平凡的一个月里,一场鼓舞人心的农民起义在渭华地区爆发了。在未来的数月中,数不胜数的伟大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中国近代史增添了一颗闪耀的明星。纪念碑便是他们奋斗的见证和记录。

从纪念碑顺着台阶往下走,穿过绿树环绕的石子小路,就来到了旧址部分,走进红色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古声古色的房子,这里还保持着当年的模样,特别的简陋,普通的墙,破旧的屋顶,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张床,墙上是革命战斗的宣传标语,当年的烈士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的,真让人不可思议呀!走出了这个大门,低下头颅,一幅巨幅标语镶嵌在地上,长20米,宽2.1米,是用青砖和鹅卵石铺砌成的,上面写着15个大字:“同志们,踏着先烈的鲜血前进啊!!!”一段文字记录了一段往事,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为悼念死难的李大钊和38万烈士,高塘谷堆两校师生在此举行了追悼大会。会后,两校师生从附近的涧峪河畔捡来青砖和鹅卵石。铺砌成后面的十个大字。渭华起义爆发后,这里就作为了军委和司令部所在地,刘志丹等人发现了这条标语,又重新加以点缀,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15个大字。渭华起义失败后,刘志丹等人在撤退时,用一把黄土将其掩盖,因此才免受反动派的迫害,如今得以重见天日,人民依旧可以来参观它,学习他。

从建筑中出来,向东侧走,有一条狭长不知名的小路,两边布满了绿树和鲜花,沿着小路直走就可以看见一口井。这口井,半径约0.5米,用青砖铺砌而成。当年,渭华起义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人进行了极为残酷的反攻倒算和大屠杀,渭华地室十室九空,数以千计的群众背井离乡,流落乞讨。候振和、刘孝智、李邦严等11名共产党员被捕,严厉审讯未果,遭毒打致死并投尸于此井。因此,得名“烈士殉难井”。这口井在关中大地随处可见,却记录了一段不寻常的往事。就在这里,他们挥洒热血,忘却生死,用生命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奠基,用渭华起义精神为中国人民的未来指引前进的方向。

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那个动荡的峥嵘岁月…… 在思考中我走出了纪念馆的大门,心久久不能归于平静,心跳久久不能变得平缓。是啊!渭华起义这一英勇的历史行为,无论何时,它都是如此的灿烂,如此的伟大,如此的值得我们缅怀。时代变迁,虽已是物是人非,但是,英雄的精神永放光芒,激励我们珍惜今天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朋友:请弘扬渭华起义精神,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做时代弄潮儿,做社会主义接班人,以中国梦为指导,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让中华在世界腾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