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可网 > 杂谈 > 正文

​根植深山大川,铸就磊落年华

2024-07-06 03:09 来源:去可网 点击:

根植深山大川,铸就磊落年华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常碧罗 赵智赫 蒋凌峰

6月17日,暴雨再次席卷川黔线,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工务段的职工们日夜奋战,冒着风雨在铁道线旁巡查,不舍昼夜在值班室中坚守,守住了西南山区铁路的安全。蜿蜒在山川河流间的川黔铁路每逢汛期都是重点关注的对象。有一群人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在川黔线上,风雨中筑起安全堡垒,护航每一列归港的列车和每一趟远行的汽笛。在这群人中,有一个人的故事像起伏波折的溪流,沿着山间的川黔铁路流向远方,流淌到了作者的笔下。

34年的时间跨度可以完成的事情有很多:是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是小溪汇聚成涛涛大江,是沧海变换为垄亩桑田,是所有时过境迁后的物非人也非。

对于现任重庆工务段桐梓线路车间桐梓线路工区的工长张俊而言,34载岁月里,默默无闻的驻守在川黔线深山大川中的山区铁路上,奉献着自己的大好年华,他一路披荆斩棘从当初一名轻狂莽撞的少年,到如今中流砥柱的铁路线路工区工长,笃定的在川黔线上燃烧着自己的热血,耕织着自己的梦想。

在桐梓线路车间还是桐梓工务段时,他便开始在川黔铁路的一线工作岗位上辛勤耕耘,埋头一干便是34年,这一路走来,他亲眼见证了桐梓工务段的功成身退,亲身经历了桐梓线路车间的应运而生,这里有他太多太多的美好回忆。

在川黔线途经的九龙塘站一直以来都是桐梓线路车间最偏远的站点之一,偏僻的地理位置导致交通不便,后勤保障困难,后勤跟不上生活条件自然也无法得到保证。其次九龙塘高耸入云的地势让网络信号也窒碍难行,这个地方时常被人调侃为“世外桃源”,但正是这样艰苦的地方,却遍布了张俊工长工作过的足迹。他扎根在这里,一待就是6年,紧接着他又辗转于大河坝、蒙渡站。大河坝闭塞的交通,蒙渡的吸血小飞虫,同样没有阻挡他进取的信念,时光荏苒一晃眼又是5个年头,用铁的意志在川黔线上发光发热。

他以苦为乐,在九龙塘手机没有网络信号,在大河坝交通不便近乎于与世隔绝,在蒙渡有令人困扰的各种毒虫。因为地处偏僻很少回家,面对种种挑战,他化艰辛为动力,静下心来刻苦学习理论知识,下了班看书,睡觉前看书。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坚持让他渐入佳境,但是慢慢的他开始注意到,中专的学历终究成为了自己学习的瓶颈,少了基础知识的储备和思维模式训练的他,从书本上学到的新知识越来越少,学习几乎失去动力。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幸运的是他除了是一名铁路工人之外,还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在思考人生出路的过程中,他受到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启发,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就这样,他重新找到了学习的方向,他开始在广阔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去学习、去积累那些书中所无法理解的更加晦涩的知识,而这种知识的积累得以让他在业务能力上有了质的飞跃。

苦难是花开的伏笔,冬天总要为春天作序。在九龙塘、大河坝、蒙渡站奋战的十多年里,夏日的炎炎酷暑挡不住他对工作的热情,一公里接着一公里巡检着计划中的线路里程;磅礴的大雨拦不住他为川黔线保驾护航的决心,在一次又一次防洪布控中兢兢业业;艰苦的工作环境磨灭不了他坚守岗位的信念,一天又一天保障着线路的安全。有志者事竟成,哪怕起步是中专生,他还是凭借着自己自强不息的努力,最终在2003年取得铁路线路工二级技师证书,又在2014年里考取了铁路线路工高级技师。

他一路披荆斩棘为自己的人生趟出了一条由奋斗与坚守所拼写而成的道路,他所经历的艰辛我们已无法悉知。虽然他曾工作过这几个尤为艰苦的工区,如今情况已有了非常大的改变,但是相对于其它地方条件依旧算不上安逸。我敢说对于常人而言在那里待上一个月都会变得麻木,而这位线路工区工长张俊在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十多年前,却一直在那些地方默默坚守奋战,积极进取的精神伴随始终。

后来他开始辗转于桐梓线路车间的各个工区,他的足迹几乎遍布整个桐梓线路车间管辖范围内的线路。如今他在桐梓线路车间担任工长,工作虽偶尔会涉及曾朝夕相处的艰苦工区,但终究是与曾经的常年坚守不同了,当再次面对阔别已久的故地,不知道他是否会在心里默默的念上一句“久违”,还是只有经久不息的沉默。我想或多或少都有点吧,毕竟那里有他十多年相濡以沫的际遇,这又岂能不让他感怀,哪怕那里让他吃尽苦头,但那是他的来路,是敦促着他年华闪耀的地方。

如今他虽已52岁,他的身躯却依旧笔挺,脸庞虽然有了岁月的痕迹但眼神却依然透着藏不住的犀利,干净利落的步伐更是丝毫不输给青年时的自己。他有着这样一副与年龄不相符的皮囊,不得不令人怀疑,是否曾有人私下向他询问过保养身体的秘籍。其实听完他的故事你或许已经在字里行间找到了他“不老”的秘诀,让这位工长保持年轻的方法无非是积极进取和苦中作乐的人生态度,是不惊渤澥桑田变,来看“川黔”漏泽春的豁达。

在最后或许你会诧异,对于一位已经52岁,业务水平高超,自身本领过硬,奉献一生的一线铁路线路工区工长而言,全篇竟没有一句有“老师傅”的称颂,是否有些许的不妥。其实不然,他奋斗一生,不肯服输,又岂能服老,这其实也是一种致敬,致敬他崇高的奉献精神,昂扬的进取精神,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还有他那朴实无华的奉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