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可网 > 社会 > 正文

​《大唐十二时辰》人文风情的高度还原:“叉手礼”

2025-01-18 14:13 来源:去可网 点击:

《大唐十二时辰》人文风情的高度还原:“叉手礼”

《大唐十二时辰》开播后评分高涨,深受剧迷热捧,其中的道具和服装均很考究,从多方面务求还原真实的大唐风土人情以及官场博弈。其中,开篇的人物间行礼方式很是独特,这就是古人众多礼仪中的一种:“叉手礼”。

《大唐十二时辰》人文风情的高度还原:“叉手礼”

叉手礼是我国古代平常生活活中打招呼的礼仪,出现于西晋,流行于唐、五代、辽、宋、金、元时期的。这种行礼方式无论男女老幼都可行使,是地位低者向地位高者行的一种礼,以示尊敬。叉手礼多在站立时使用,尤其是回话时,常加上这种礼节动作。

《大唐十二时辰》人文风情的高度还原:“叉手礼”

宋人《事林广记》载“凡叉手之法,以左手紧把右手拇指,其左手小指则向右手腕,右手四指皆直,以左手大指向上。如以右手掩其胸,收不可太着胸,须令稍去二三寸,方为叉手法也。

《大唐十二时辰》人文风情的高度还原:“叉手礼”

唐柳宗元诗曰:“入郡腰恒折,逢人手尽叉。”所以一般认为在唐代始流行这种见面礼。在早于唐朝三百多年前的西晋元康年间,已有叉手示敬的礼节。唐以后的五代、宋还盛行这种礼节。在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上绘有作叉手礼的人物形象。

《大唐十二时辰》人文风情的高度还原:“叉手礼”

叉手礼:两手交于胸前,左手握住右手,左手拇指压在右手拇指之上。 所谓“叉手不离方寸”(方寸指心)。

《大唐十二时辰》人文风情的高度还原:“叉手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