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可网 > 社会 > 正文

​佛教的祖师·释迦牟尼

2024-10-04 17:01 来源:去可网 点击:

佛教的祖师·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姓乔达摩,名悉达多。“释迦牟尼”(Śākyamuni)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释迦:种族名,意为“能”;牟尼:意为“仁”、“儒”、“忍”、“寂”。合起来解释为“释迦族的圣人”。

据推算,释迦牟尼大体上与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同代,而比孔子早逝七年。人们把释迦牟尼诞生的那天(农历4月8日)称做“浴佛节”,把他修道的那天(农历12月8日)称为“腊八节”。

关于成佛,据传释迦牟尼在一棵菩提伽耶毕钵罗树下,经跏趺[jiā fū 指佛教中修禅者的坐法,两足交叉置于左右股上,称“全跏坐”,又称“吉祥坐”]坐,静思冥索,最后终于觉悟,时年35岁。

佛祖的传教的方式,是随机的施设。他用偈颂、散文、故事、譬喻、直叙、问答等各种形式,在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对象,宣说不同的内容。释迦牟尼在世宣佛法时口授身传,并没有文字记录。释迦牟尼去世后,他的弟子们为了避免佛教教义日久散失,也为了防止其他“外道”异说渗入佛法,对于他的言教进行了整理,是为“结集”。释迦牟尼的学说内容,可归纳为三法印、四谛、八正道、十二缘起、三十七道品等。

释迦牟尼在悟道后,创建了“僧伽”制度。“僧伽”即僧团,是出家佛教徒的组织形式,起初只准男性加入,后来妇女也被允许出家。释迦牟尼所建立的僧团吸纳了社会上各行业的人,如商人、猎人、理发师等,甚至杀人犯也可入教。佛教僧团是平等的,没有种姓歧视。

僧团的戒律是根据所发生的事件逐渐创建形成的。遇到事件发生时,僧人们就请释迦牟尼做出裁决,他的决定被认为是关于处理此事的“法律”,也就是“戒律”。释迦牟尼所制订的戒律,涉及到个人品德行为,包括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的各个方面。除此之外,释迦牟尼还为僧伽规定了云游乞食、雨季安居和犯过忏悔等制度。这些建制构成了信徒们的宗教实践,也成为维护僧团组织和秩序的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