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可网 > 社会 > 正文

​广州医疗卫生设施如何布局?规划至2035年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达7.4—8.0张!

2024-05-21 02:59 来源:去可网 点击:

广州医疗卫生设施如何布局?规划至2035年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达7.4—8.0张!

5 月 17 日,记者获悉,《广州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2021 — 2035 年)》(下称《规划》)经市政府同意于近日发布。《规划》提出,2035 年形成 " 三核四极 " 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的医疗卫生设施布局结构。至 2035 年,广州市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达到 7.4 — 8.0 张。

划分四类地区,分类配置资源

《规划》划分区域中心型、区域辐射型、节点强化型及外围提升型四类地区,分类分区施策,确立各地区布局目标与策略,统筹医疗卫生设施资源以实现均衡布局,扩大优质资源覆盖。

区域中心型地区合理配置床位资源,鼓励高水平大型医院疏解部分床位至外围地区,释放空间用于临床研究与技术创新,扩大区属二级以下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规模,同时强化优质医疗资源集群配置,全面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

区域辐射型地区补足高等级综合医疗资源及专科资源短板,依托现有资源特色培养形成一个或若干个专科优势,并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大力发展社区医院,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

节点强化型地区至少配置一家区属或以上三级综合医院,或依托相应规模的 " 大专科、小综合 " 三级医院兼顾提供综合医院服务,同时引导高水平三级医院在该类地区设置分院区。

外围提升型地区结合人口增长及分布变化情况,强化镇卫生院建设或新建、扩建区属综合医院分院区,畅通镇卫生院与区内高等级综合医院的双向转诊机制,形成常见病诊疗、住院及急救中心。

坚持 " 上下衔接 ",持续推进分级诊疗

《规划》提出,支持高水平医院建设,强化对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国际医学中心等高水平医院的空间支撑,保障其扩建、新设分院区的空间需求。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依托市属高水平三级医院建设项目,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容量及收治能力,强化区属三级综合医院建设,作为优质医疗资源的有效补充。

巩固基层医疗服务网底,整合区属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布局与资源力量,加快优质医疗卫生资源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完善基层医疗卫生网络建设。支持区级公立医院综合能力建设及部分区属医院改扩建项目,承担优质医疗资源服务的衔接与下沉;支持大力发展社区医院,鼓励新建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按照社区医院建设标准进行建设,按照 " 一街道一中心、一镇一卫生院 " 的标准,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网络。

补齐专科短板,优化健康服务供给

《规划》提出,鼓励依托专科医院新建、改扩建项目强化优势专科资源,同时大力发展薄弱专科,优化健康服务体系供给。

包括完善岭南特色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依托高水平三甲中医医院扩大优质中医药健康服务的覆盖面,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镇卫生院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为网顶,以区级妇幼保健机构、各级妇女儿童专科医院以及综合医院妇产科、儿科为骨干,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以综合救治能力较强的大中型综合医院、相关科研教学机构为技术支撑,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提升康复护理、医养结合等专科资源配置,合理布局综合医院老年医学科、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安宁疗护机构等,推进形成资源共享、机制衔接、功能优化的老年人健康服务网络。

以精神卫生中心、精神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精神科为主体,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精神疾病社区康复机构为基础,以社会心理服务机构为补充,完善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体系。五是强化肿瘤防治网络建设,扩容优质肿瘤专科资源以提高收治能力、支撑科研创新。

突出医防并重,落实 " 平急两用 " 部署

《规划》提出,医防融合,加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重点推进医疗卫生设施平急转型升级,加强医疗机构设施 " 平急两用 " 改造建设,强化医疗应急服务点升级改造。推进 " 平急结合 " 医院建设,建立医院建筑平急转换体系,到 2025 年,全市建设平急结合医院 9 家。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标扩能,强化发热门诊(诊室)规范化建设,依托区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优化储备一批医疗应急服务点," 平时 " 满足周边居民日常诊疗服务需求," 急时 " 转为定点医疗机构。

加大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推进国家级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市应急医院和市紧急医学救援指挥中心建设。完善疾病预防控制、重大传染病救治及医疗应急管理和救治体系。依托广东省创建国家级区域公共卫生中心和建设省级区域公共卫生中心的有关部署,强化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创建省级区域公共卫生中心的建设。建设 3 所省级重大疫情救治基地,联动大型综合医院建设作为定点救治医院及战略储备医院,在区级层面,强化传染病 " 早诊早治 " 平台及救治后备。

文|记者 李焕坤

图|政策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