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可网 > 社会 > 正文

​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70 周年丨 93 岁机枪手老兵回忆战场经历:没有国就没有

2023-07-27 20:43 来源:去可网 点击:

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70 周年丨 93 岁机枪手老兵回忆战场经历:没有国就没有

江苏镇江 93 岁抗美援朝老兵尹生祥的军旅生涯可谓坎坷曲折,出生在战争年代,十来岁就加入了新四军,后与部队失联,又在异地他乡重新入伍。作为第一批入朝作战的士兵,在朝鲜战场的 1 年多时间里,他担任机枪手参加了五场战斗,后因被严重冻伤患病休养离开战场 …… 回忆起战场上的经历,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仍然记忆犹新:枪林弹雨中,满地血肉模糊,天气太冷,御寒的衣物来不及发放,食物更是稀缺,但他坦言,保家卫国是责任,没有国哪有家。

△尹生祥

" 放牛郎 " 加入新四军,最早一批支援朝鲜

1930 年 5 月,尹生祥出生在镇江市宋官营一个贫困的家庭。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尹生祥没怎么受过教育,靠为地主家放牛补贴家用。

13 岁时,他在镇江郊外放牛遇到了新四军。由于做事扎实、忠诚可靠,他被发展成为编外 " 通信兵 ",帮助新四军秘密传递情报。1944 年,14 岁的尹生祥通过组织考验,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新四军战士。8 个多月后,因身体患病他由部队送回家中养病。后新四军北撤,虽几经寻找,但尹生祥还是与部队失去了联络。当时的尹生祥害怕参加新四军连累家庭和父母,就只身到上海做皮匠学徒。在这期间,新四军原部队曾派人到镇江找过尹生祥,但受当时通讯条件所限,尹生祥再次错失了回归部队的机会。直到 1949 年 2 月,在上海浦东,尹生祥再次入伍,成为了人民解放军一名战士,并参加了解放上海的战斗。1950 年 10 月,部队紧急集结,来不及多做准备,他们连夜就踏上了火车。" 一开始我们也不知道去哪,还以为要去北京,过了郑州才知道,目的地是鸭绿江。"

历经长途跋涉,尹生祥和战友们到达朝鲜,成为最早一批援朝部队中的一员。由于装备悬殊,初来乍到的他们并没有得到另眼相看," 因为我们的武器装备比较落后,朝鲜人难以想象这样怎么和美国人打。" 很快,尹生祥和战友们的表现颠覆了他们的看法。中国人民志愿军用劣势的武器装备,一次又一次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美军。

△年轻时候的尹生祥

参加长津湖战役,没想过自己能活下来

尹生祥所在的是第九兵团 20 军 60 师 180 团 2 营机枪连,2021 年,以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的电影《长津湖》火遍全国,这次作战的主力部队便是尹生祥所在的第九兵团。

时隔 70 多年,尹生祥在镇江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下观看了这部电影。动情之处,他几度落泪。" 电影基本还原了部分场景,但远远不及现实来得惨烈。" 他说,当年中国的经济、军事等方面落后于美国,为了打赢这场正义的战争,志愿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 我就是第九兵团的机枪手,和电影中演的一样,当年我们的身边就到处都是弹坑,美国的飞机在天上飞,炸弹随时会投下来,很多人牺牲了,我都没想过自己还能活下来。" 尹生祥说,战争残酷而血腥,很多战友就倒在身边,满地血肉模糊。与此同时,更难的是当地气候严寒,志愿军缺衣少粮,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的雪地里潜伏。" 我们一个师里面,四分之一的人没了,冻得太冷了,衣服来不及发,只能吃土豆,土豆还没烧好就被炸了,我们就吃生的,不吃又饿得要命,口渴了就喝雪水,脸上身上冻伤了,有的腿都站不起来。" 回忆起当年的场景,尹生祥几度哽咽。

长津湖之战,艰苦卓绝。一边要躲避美军飞机轰炸,一边又要快速落实战略部署,尹生祥所在的部队长期在夜间行军,这就需要躲避一个个地雷,靠着钢铁般的意志,志愿军战士们完成了外人看来根本完成不了的任务。尹生祥和战友们最开心的事,便是进攻中缴获美军留下的食物。特别是美国的牛肉罐头,对于长期忍受饥饿的他们来说,称得上是人间美味。

尹生祥和数以万计的战友们在零下 30-40 摄氏度的严寒中苦斗 20 天,之后,美军 残部在航空母舰的掩护下,利用海路脱离战场, 这也意味着联军全部被逐出朝鲜东北部。在这次战役中,征服了极度恶劣的环境,打退了美军最精锐的王牌部队,收复了 " 三八线 " 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扭转了战场态势。 这场战役也就此成为朝鲜战争的拐点。

△尹生祥

93 岁精神矍铄,自言 " 没有国哪有家 "

在朝鲜的一年多时间里,尹生祥一共参加了五场战斗,不计其数的子弹从他身边划过,身体也多次负伤。因为长期遭受恶劣气候条件的侵袭,他多次被冻伤,并患上慢性支气管炎。1952 年 1 月,他被部队转入后方医院治疗休养。" 当时我已经意识模糊了,怎么被送过去的完全不知道。"

1952 年 5 月,身体恢复的尹生祥想再次回到前线,此时朝鲜战场边打边谈,战局相对稳定,不需要如此多的兵力,于是按照部队安排,尹生祥 " 回乡生产待命 "。

△转业军人证明书

转业回乡后,他到了镇江市港务局生产一线做了一名码头工人。1956 年,他在单位申请入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党员。1968 年,他又听从组织安排到新组建的港务处(后更名为镇江市联运公司)工作,成为一名电工,直到 1990 年退休。

△转业证明材料

在尹生祥的卧室中,他参军时的照片挂了一整面墙,每每来人,他都要向客人介绍一番这段难忘的经历。虽然已经时隔 70 多年,但当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老人的床边放着军旅包,那段见证着这段历史的证件就收纳在包内。记者看到,1952 年尹生祥离朝回国时的《回乡转业军人登记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回乡转业军人证明书》依然保存完好,上面盖的 " 东北转业建设委员会 " 的钢印章依然清晰可见,内有朱德总司令签发的 "…… 现全国胜利,为加强 国家建设,特派回原籍,生产待命,并得按回乡转业建设军人待遇办法予以应有之待遇。此证。" 另加盖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之关防 " 大印。而在床边的柜子里,他珍视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 70 周年纪念章以及光荣在党 50 年徽章则用锁锁了起来。

如今,已经 93 岁的尹生祥依然精神矍铄,思路清晰,不但能够自主上下楼,还能骑着自行车前往家附近的菜场买菜。一儿一女皆在身边,儿子在他的影响下,也早早入伍。回忆起这段战场经历,他说相比很多牺牲的战友,如今他非常满足,也非常珍惜," 保家卫国是责任,没有国哪有家。"

通讯员 曹伦平 现代快报 + 记者 曹德伟 文 / 摄

(部分图片由镇江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提供 校对 张静超 编辑 吴嫣然)